所有白手起家的实业家都和松下幸之助一样,信仰生产创造价值,对那些通过资本游戏再分配价值、并从中渔利的投机者不屑一顾。然而,现代经济环境下,企业家一旦把事业做大做强到一定规模,就必然要面对与金融家的博弈。不过,银行、基金、投资公司这些机构往往关心的不是生产、营销、经营品牌,而是尽可能快地将企业股份贱买贵卖、倒手盈利,这使得他们在本质上与投机者毫无二致。
历来是实业家辛苦育苗栽树,金融家摘得大部分果实。而当下正在蔓延的金融危机显示出更加不公平的状况--不加节制的金融衍生产品崩溃引发了社会信用体系的坍塌,进一步连累实体经济遭灾受难,成百上千企业破产、成千上万人失业,实业家和大众要为金融家闯下的祸买单!
好在我国本土的金融体系还没那么发达(或曰积重难返),危机的影响就小得多。不过,国际金融家早把目光落在了我国优质企业上,民族实业家们注定命运多舛:
饮恨退出的何伯权
曾几何时,何伯权的乐百氏处于巅峰状态,其乳酸奶连续几年全国市场占有率第一,纯净水居第二。直到实业家何伯权遭遇了达能。
表面上看来,达能是家生产饼干的企业,其实其业务扩张与“并购”二字密不可分,它的诀窍是不断以贱买贵卖的方式“吃进”和“吐出”,只要立竿见影的财务效果、不花时间和精力去培育和经营事业。
2000年3月,乐百氏与达能签订合资协议,达能控股乐百氏92%的股权。何伯权没有想到,这场合资不是乐百氏期待的“双赢”,而是达能“独霸”的开始。1年半后,何伯权与其他四个乐百氏创始元老“辞职”,被迫离开了倾注多年心血的企业。而乐百氏也渐次衰弱不堪,如今市场上已经难以见到其产品。
国际金融家为中国的实业家上了第一课。
六神无主的朱新礼
对于16年只做一件事的朱新礼来说,卖掉汇源无异于鬻儿卖女。他不得不在“卖身契”上签字,祸根在于汇源控股早先和达能、华平基金签订过一份三方关于股权转让的备忘录,其中规定汇源控股必须和达能以及华平一起捆绑出让汇源果汁的股份,否则必须赔偿后者的损失。朱新礼中了玩资本起家的达能的捆绑之计!
并购案失败之后,朱新礼六神无主。资本游戏有类似于赌博的魔力,一旦实业家沾染上就迷失其中,再无心投入企业经营。尽管汇源对营销持续增加投入,市场份额却出现萎缩的迹象。在2007财年,汇源失掉了包括四川和贵州在内的3个销售区。在2007年下半年,农夫山泉甚至夺去了汇源在果肉果汁市场第一的宝座。
实业家耽于金融游戏丢了本分,企业必然走下坡路。
越战越勇的宗庆后
现在看来,宗庆后是少有的没被金融资本牵着鼻子走的实业家。1996年,娃哈哈与达能建立合资公司,此后娃哈哈在宗庆后的带领下蒸蒸日上。宗庆后是实干型战略企业家,预见到中国西部的巨大市场潜力,但是合资公司的合作方达能根本无心再去开疆辟土。于是宗庆后成立了自己的非合资公司,挥师西进,打下大片江山。眼见新成长起来的娃哈哈非合资公司真金白银的进账,玩资本的达能按捺不住,提出要低价收购,当然被一口拒绝。达能恼羞成怒,开始在世界各地起诉娃哈哈,一场跨国商业大战就这样拉开帷幕。
宗庆后头脑是清醒的,一方面他要积极应对达能的诉讼,同时,抓企业经营的手并没有放松。正是娃哈哈骄人的业绩给了宗庆后越战越勇的底气,而目前已有判决的38场官司中,达能满盘皆输!同时,娃哈哈前5月创下营收170亿的纪录!
生产创造价值,是让实业家立于不败之地的信仰!
当然,我们不能否定金融家在经济中必不可少的积极作用,例如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帮组企业突破发展瓶颈等等。但是,金融资本的弊端是明显的,需要我们严加控制防范,无论是政府还是民族实业家。前车之鉴,不可不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