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国际原油价格从2013年最高点的140美元/桶现在一路暴跌。而正在这个关头,在国际市场吃货,然后注入战略储备仓库。笔者认为:在低价区吃进的,相当划算。这个价格以后恐怕见不着了。与其把大把的美元投入美国国债,还不如多进点廉价石油呢。从2012年到至今,将近四年过去了,先上一张图,看一看这段时间世界原油期货价格走势吧。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言归正传。中国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制度的确是一个正确的决策,我国近些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尤其是经历了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后仍能保持经济较高的发展速度,而我国自产原油的数量基本上稳定在每年2亿吨的样子,这就使我国石油消费的对外依赖度逐年递增。2012年我国石油对外依赖度达到57[%],首次超过美国,从进口原油的绝对数量上看虽不及美国,但超过美国是迟早的事儿。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中国是个体量庞大的发展中大国,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所以原油消耗在未来几年内仍会以每年5[%]左右的速度递增。石油战略储备制度,起源于1973年石油危机期间,当时欧佩克组织产油国联合发起对西方国家的石油禁运,使得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受到不小的打击。后来发达国家为抗御石油风险联*立了国际能源署,要求其成员国至少要储存60天使用量的原油。在八十年代第二次石油危机之后,这个数字又提高到90天。由于德、意、法、日等发达国家自身几乎不出产原油,这个数字就是该国实际的石油消耗量。而我国自身还能出产相当数量的原油,所以石油战略储备的目标是达到60-90天的原油进口量,这实际上已经降低标准了。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从2013年至今,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不少变化。中东那里,利比亚被颠覆,叙利亚岌岌可危,美国基本上控制了中东这个石油宝库,又发起了对伊朗的石油禁运。幸好伊朗底子比较厚实,这段时间还能扛得住,但也感到心虚气短。亚太方面,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落实步伐在加快,拉拢很多小国意图构筑遏制中国包围圈,并怂恿日本、菲律宾跳到前台向中国发难。中日关系因日本实现所谓钓鱼岛国有化而急剧恶化,两国已走上了直接对抗的道路,擦*走火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网民在网上高喊:打瘫日本!可是怎么打瘫?两国一旦在东海发生中等强度的战争对抗,世界原油市场必会做出剧烈反应。美帝就算不直接出手干预,它若是牵头发动对华石油禁运,又派出海军在印度洋掐断我国的石油运输线怎么办?就算是中国在南海发起对日本石油运输的打击,使日本外来的石油供应断绝,两国在石油方面比拼储备能力前些年或许我们无法预见这些不利于我们的格局变化,所以有所松懈。可现在与美日同盟的对抗已经成为既成事实,逼得我朝不得已与俄罗斯套近乎,就说明形势已经很严峻了,以我国目前的石油消费和储备状况看,国际原油市场上价格的剧烈波动都开始吃不消了。中国的石油战略储备,快点落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