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一旦繃不住,會不會崩盤?什麼時候會崩盤?這些疑問如同幽靈般在中國房地產市場上空徘徊不去,迄今十有餘年矣。
但是中國房價始終沒有崩,相反,許多地方的房價還漲得讓人越發絕望。
之所以有“崩盤”的盛世危言,最主要的原因是房價高得“不合理”。那麼,什麼是“合理的”房價?
對此,國際上有諸如“租售比”、“房價收入比”這樣的流行指標。奇怪的是,中國房地產市場上這些指標早就超過了臨界值,卻遲遲沒有崩盤的跡象。
這的確是因為中國房地產市場與眾不同。
而造成這種特色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三點:
第一,土地供給者的唯一性始終是我們認識的基礎。這決定了每次放出來拍賣的土地價格很高,但是數量很少。這就好比股市有一只總盤子很大但流通盤很小的股票,用很少的資金就能把價格拉上去。
在房地產市場里的含義則是,新房的價格雖然很高,但是數量很少,只要有一些人買得起,就足以支撐這個價格了。存量房的價格當然隨着會漲,但是在里面住着的人又不需要掏錢。看起來不是皆大歡喜嗎?當然,沒買房的人除外……
第二,全國購買力。一二線城市房子並不只是面向本地居民,而是面向全國。當三四線城市房價太高失去吸引力的時候,資金和人都會流向更具吸引力的一線城市和條件好的二線城市。
第三,剛需。幾年前一度流行“逃離北上廣”,現在更多的人“逃回北上廣”;大城市成本高、人情淡漠,有種種不如意,但也有更多的發展機會,更注重個人能力,而回到老家如果“無爹可拚”就前途茫茫……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房地產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是6.5[%]。其直接帶動的建築行業的總產值占GDP總額的比重為25[%],二者合計總產值占GDP總額比重高達31.5[%]。截止2016年底,建築業從業人數為5185.2萬人,如果再加上全國9萬餘家房地產開發企業的從業者,以及全國2萬餘家就業人口集中的房地產中介行業,房地產吸納的就業人口總數量將接近億級規模。房地產扼住經濟和就業兩大命脈,大起或大落都會傷筋動骨,無論有房家庭還是無房家庭都會受到波及,因此只有“平穩”,才能“健康”。這也是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的“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長遠來看,附着大量的就業和民生的房地產要健康發展,應該承認其金融屬性,而非避諱,並無謂地強調剝離房地產的金融屬性。重要的是找到新的經濟增長點,讓房地產變成民眾可以選擇的投資品之一,而不是唯一,才能真正讓房地產回到正常軌道。
筆者為一名理財分析師,專注投資方面。筆者龍儀升金(威信LYSJ868)做投資,學習第一,賺錢第二,這樣的投資才是有價值的。你必須要學會有自己的判斷,長期的知識積累,你才可以不永遠依附着分析師,也才能在投資路上走得更遠,但首先你要有位好的指導師,給你明確的投資思路。專業成就品質,實力鑄就信譽。黃金,白銀,股票,微盤,金融領域,博大精深,每天行情波折不斷,我所能做的就是用我多年的研究經驗,給大家帶來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