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金指】本周大非农一击 可否为美联储荡平最后阻碍?
近段时间除了减产协议的关注焦点以外,另一大焦点当属12月美联储加息的问题,今天笔者为大家带来最新的看法,希望能入得大家法眼,当然,仅供讨论,不做权威表达。如有需要其他投资方面的讯息可以联系笔者V信-justsofar1310,下面进入今天的正题:
美国劳工部将于今日公布11月非农就业报告,这是美联储12月会议前的最后一份报告,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虽然市场人士认为美联储12月加息已成定局,但仍希望从劳动力市场中寻得“定心丸”。
根据路透对分析师的调查,美国11月非农就业人数新增17.5万,10月为16.1万。今年迄今为止,美国非农就业岗位平均增幅达到18.9万。调查并显示,11月失业率料维持在8年低点4.9[%],薪资增速很可能依然维持在7年高点。
近期发布的其他数据显示,第三季度经济增长迅猛,而且第四季度初的消费者支出、通胀、房地产和制造业活动均有上升。“经济形势不错。美联储因而可以在本月加息,并很有可能在明年加息两次,”Brandywine Global驻费城的投资组合经理Jack McIntyre称。
此外,11月初请失业金人数降至43年低点,而且上月的其它就业市场调查普遍表现不俗。“受11月上半月全国气温异常温和的支撑,(飓风马修肆虐美国东海岸)拖累应当会逆转,使11月就业岗位出现不错的增长,”摩根士丹利驻纽约的经济学家Ted Wieseman说。
摩根大通经济学家Daniel Silver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我们认为飓风可能会导致10月就业岗位减少约3-4万,回归至破坏性更小的天气将促使11月就业人数录得类似的增幅。”其将是明显的转变,可能会扶助11月就业人数增加。
摩根大通认为,11月份的非农报告应能巩固美联储12月加息预期。因有迹象显示就业市场正在收紧,且经济持续增长,市场广泛预计美联储将于年内首次提高基准利率。摩根大通经济学家Bruce Kasman、D*id Hensley和Joseph Lupton周五撰写报告称,自美联储11月政策会议以来,已公布的美国经济数据均有不错表现;“我们假定美联储欢迎市场预期与其自身的内部预测相符”。
该行预计11月份非农就业增加20万,“应该几乎会敲定12月份的加息”。报告指出,即便如此,美元贸易加权汇率自大选以来上涨约4[%],可能引发对2017年上半年的经济和通胀的下行风险担忧,与今年早些时候导致美联储推迟行动的事件类似。
彭博首席美国经济学家撰文称,由于美联储12月加息概率极高,并已反映在市场走势中,11月份的就业数据失去了部分影响市场走势的神秘性。鉴于下半年经济稳定增长,基本上没有理由预测近期的就业趋势会出现显著偏差。鉴于美联储加息已迫在眉睫,这个就业数据对于2017年货币政策紧缩程度更具指导意义。
加拿大丰业银行驻多伦多首席外汇策略师Shaun Osborne说道:“未来几周美元的关键问题在于美联储;无论非农就业数据表现如何,12月加息应已成定局,点阵图的任何变化都将至关重要。”
非农四大看点
1.失业情况
《华尔街日报》撰文称,今年失业率降至接近衰退前水平,表明希望工作的美国人可以找到工作。但包括被迫从事兼职工作与放弃求职的人群在内的更广义指标仍然居高不下,暗示就业市场上仍存在闲置。路透预计11月失业率持稳在4.9[%]。
2.薪资增长料放缓
继连续两个月强劲增长之后,11月的薪资增长预计回落,这可能给否则将是非常乐观的就业数据带来一丝阴影。路透预计平均时薪增长0.2[%],10月大涨0.4[%]。薪资增长放缓可能拉低同比涨幅,10月为同比增长2.8[%],创下近七年半来最大增幅。预期中的放缓大体是受日历因素影响,分析师们预计美联储会在12月13-14日的政策会议上忽视这次的表现。
“我们会将多数疲软归咎于日历因素,因此将直接看近几个月来变得愈发明显的增速加快现象,”花旗集团分析师Andrew Hollenhorst表示。
3.每月就业数据
随着劳动力市场接近充分就业,今年的月平均就业增幅从2015年的22.9万个降至18.1万个。但表现具有不连贯性,5月份一度跌至1.4万,而6月则大幅攀升至27.1万。不过,每月新增岗位仍多于新进入市场找工作的人数。如数据接近18万,将表明招聘步伐稳健,就业朝美联储的充分就业目标更近一步。美联储主席叶伦曾说,经济需要每月创造略低于10万个就业岗位,才能跟上适龄工作人口的增长步伐。
“特朗普接手的是如此强劲的美国经济,接近成分就业,并且几乎马力全开,在进入2017年之际动力十足,”Moody's Analytics的资深分析师Ryan Sweet说。
11月制造业就业岗位有可能连续第四个月下滑,建筑业雇佣则有可能进一步增加。零售业就业继10月意外下滑后或在11月反弹。
4.劳动力参与率
近些年来最让人担忧的一大进展是劳动力参与率的下滑。其下降部分上是因为婴儿潮一代进入退休年纪。但25岁至54岁壮年工人的参与率也有所下滑,2015年晚些时候一度跌至30年以来最低水平。自此之后随着就业岗位稳步增加且薪资上涨这一比例持续攀升,但其仍受到压制。这一比例再次上升将表明就业市场的持续改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旁观者重返就业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