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金指】油价突然穿仓,是谁整出这些猫腻的?
11月30日,OPEC各个产油国将聚集在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备受市场关注的年内最后一次正式“减产”会议,按常理来说,既然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目标——提升油价,就应该齐心协力解决问题,但是在临近减产会议的最后关头,减产会议的发动者——沙特却制造出一段插曲,导致上周五WTI油价暴跌4[%],今天WTI原油低开。作为减产主导者的沙特做了什么,葫芦里卖的又是什么药,30日的减产会议前景又会如何?
不出席会议 暗示不会减产
本来在28日(今天),OPEC和非OPEC国家有一次关于减产的商讨会议,但是作为OPEC老大的沙特却在上周五意外表示不会参加28日的会议,它给出的原因是要首先解决OPEC内部国家的问题。同时,沙特油长法力赫表示即使产油国不减产,2017年油市也能自行平衡,所以产量维持现状是合理的。
有人要问了,沙特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其实临近会议前,沙特搞出这么一出是为了逼OPEC内部国家做出让步,尤其是伊朗和伊拉克。其实现在OPEC内部最大的减产矛盾在于各国减多少的问题,所有国家都希望其它国家减产,自己享受高油价高产出,其中就涉及到一个减产基线问题,比如说A国,根据它的石油产量,石油储备量,人口,面积等数据,怎么定这个基线,然后根据这个基线去判断A国是否减产,而且这个基线由谁定,都是此次会议的核心议题。
另外,包括石油产量和储备量这些数据在内,是使用成员国自己的产量数据还是根据第三方数据来确定实施减产的基础水平,都事关分配石油收入的深层问题,还有OPEC内部各方的外交、军事与经济实力,这些因素都在导致谈判非常艰难。作为全球顶尖石油出口国及地区强国,沙特绝不会接受其主导地位有丝毫的下降,而伊朗和伊拉克则不希望沙特巩固其霸权位置。正是这种对区域势力结构的政治影响,才导致4月份多哈会议上协商冻产协议的努力功亏一篑。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配额问题,除了确定各产油国的减产基线,还要确定各国的配额,根据各国的情况,给出的配额肯定不一样。历史上,基于当前生产、名义产能、历史产量、已探明储量、人口规模、收入要求、发展需求(人均GDP)进行分配的提议都出现过,然而就连哪种最适用或最公平都未达成原则上的共识。事实上,通常都是沙特决定生产多少,并且说服阿联酋和科威特接受配额;尤其像伊朗伊拉克这两个国家,一个面临过长期制裁,一个正在遭受战争,怎么给配额,还是得到减产豁免,都需要高度的谈判技巧。
伊朗媒体Mehr报道称,沙特就在欧佩克大会前夕正式向油价宣战,并向一些欧佩克成员国施压。沙特现在是要求伊朗减产,这与9月末在阿尔及尔达成的协议相悖,当时伊朗获得在11月30日大会上的减产磋商豁免权。这导致30日的谈判不会轻松达成共识。
30日减产前景预测
1.财经博客零对冲援引伊朗媒体Mehr报道称,沙特就在欧佩克大会前夕正式向油价宣战,并向一些欧佩克成员国施压。这则新闻报道可能是表明伊朗石油部的立场,是伊朗再次对沙特发出的猛烈抨击,就算没有导致欧佩克协议直接死亡,也可能令接下来的谈判更加艰难繁琐。
2.花旗集团能源策略全球主管Seth Kleinman日前表示,OPEC本周三(11月30日)在维也纳会议上达成限产协议的可能性非常高。Kleinman认为OPEC此时能够齐心协力团结起来支撑市场,加之当前全球原油需求正在增加,该行预计油价在年底将达到每桶55美元附近。
3.高盛最近上调了对2017年第一季度WTI原油价格的预测,从每桶45美元上调至55美元,因其预计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下周将就减产达成一致。报告称,这应该被视为全球增长的利好。
综合来看,笔者认为OPEC内部矛盾依然存在,但是过惯“土豪”日子的大部分OPEC国家显然已经受不了低油价的日子,最终达成减产的概率依然大于不减产,但OPEC并不是个强力机构,是否真减产还要看日后各国的真实产出数据。不过,如果达成减产,在这个消息的提振下,油价势必会大幅拉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