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南海“海上联合-2016”演习近日落幕。网上有人评论,这次演习暴露了我军一些问题,如官兵在战斗中不能发挥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机械地执行上级命令;夺岛方式、装备展开和部队冲锋,模仿美国战争大片的夸张情节;如果在战争中通信受阻或长官牺牲,部队将陷入混乱。
可能会失去方向;使用人海战术,油-金-银交-流-指-导-V-信<zqpj031协同能力也不足。认为我军需要在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处置应变方式等方面做出巨大努力。此论中肯地、一针见血地指出我军的问题,引起广大网友的热议。大多数网友认为应该认真对待这些批评,切实改进我军的训练方式,力求实战化。
笔者认为,评论直指我军三十年没有打过仗、实战能力弱的软肋,坦诚而直接,确是一剂苦口良药。同时也相信,我军广大指战员会把批评当作动力,而决不讳疾忌医。
解放军炮兵密集训练
笔者曾在我军训练领率机关工作二十年,油-金-银交-流-指-导-V-信<zqpj031之前十多年在作战部队基层当军事指挥员,对军事训练有一定经验。今天借此机会,把近几年来在视频、电视、报刊图片等公开媒体上看到的不符合实战要求的一些做法也谈一谈,以期引起有关部队重视并加以改进。
在步兵训练中,单兵动作和班组动作有一些花架子。如单兵在平坦地形上向前滚翻,没有任何意义,既不能躲避*和炸点,又影响卧倒速度。这个动作不实用,在步兵教材中没有。班组在开阔地个挨个地密集行进,每个士兵把*指向不同方向,这个班组队形在教材中也没有。
在炮兵训练中,把一个营的火炮(18门)甚至更多成一线放列
这个队形应该用在狭窄空间,油-金-银交-流-指-导-V-信<zqpj031如巷道、隘路、楼间等,在开阔地上如此集中,早成了敌方的靶子。在央视军事频道我也看到了海军陆战队岸滩进攻的视频。看不到交替掩护、分段跃进的我军传统的班组冲击动作,几个近景镜头显示出战士的战斗动作粗糙,不具实用性。
在炮兵训练中,把一个营的火炮(18门)甚至更多,成一线放列,炮间仅十几米,看着威武,打着震撼,射击计算和指挥也简单。甚至都不需要向观察所或基准炮校正,一组相同的诸元无须修订全营通用。可是敌机如美A-10攻击机进入攻击航线,只一个航次,就可以把整个营报销。
炮兵教令规定,炮兵连(6门炮)横向间隔距离200-300米,纵向间隔距离100-200米,炮间距离二三十米以上。一个大口径炮兵营部署范围1-2平方千米,战前各炮连(单炮)都要向观察所或基准炮校正诸元,消除误差。
在装甲兵训练中,近年来常常看到坦克横向运动,而坦克炮作纵向射击,各坦克炮整齐地指向一边,烟尘滚滚,很是壮观。油-金-银交-流-指-导-V-信<zqpj031坦克作战,把侧面暴露给敌方是大忌,因为坦克侧面的防护力大大弱于正面,在任何情况下,都要避免在敌火下作横向运动。
这种在横向运动中向侧面目标射击的“战术动作”,笔者都不明白该用在什么样的作战行动中。还有把一二十辆坦克(可能是1-2个坦克连)排成密集的一排,车间距离2-3米,原地同时开炮。
坦克炮作纵向射击,各坦克炮整齐地指向一边烟尘滚滚
肯定不是在校炮,油-金-银交-流-指-导-V-信<zqpj031但不知是在干什么?今年台军“汉光32号”演习中,十数辆坦克排成整齐的横队,车间距离一二十米,车上插着“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一声号令,同时开炮,煞是好看,也只是哄哄不懂军事的“蔡总司令”高兴而已。台军往年演习常常把坦克开到海滩上。
排成队在海滩上横向行进,同时把炮口指向海面,称“反舟波射击”。我如果作为进攻方。要不了几炮,就能把整体暴露的台军坦克打趴在海滩上。台军的花架子我们不要学。
解放军炮兵在实弹演习中
在战术演习中,在敌占高地上用*标示数字,打击目标周围画圈或插旗,比以前少多了。但在对抗演习中,双方战车上插红蓝旗仍不少见。在未来战场上,敌我识别不易,自己误打自伤概率很高。在作战仿真实验室演练中,本方平均误打自伤率约17[%],有一次“作战”高达30[%]。
因为在战场上指战员高度紧张,油-金-银交-流-指-导-V-信<zqpj031战场硝烟弥漫,态势转瞬即变,很难识别敌我,第一*(炮)不打出去,很可能就没有再打第二*(炮)的机会。这种情况,平常训练中是很难体验的。外军采取的办法是在车体后部和顶部(陆空识别)做明显标识,如三角、十字等。
因此要把战场上的敌我辨识,作为演习中的重要训练内容。
遵照军委习主席从实战需要出发从难从严训练的要求,全军正在研练提高实战化训练的质效。笔者相信,网友的议论一定会成为鞭策我强军的力量,促进实战化训练更加扎实有效。
——本文由仲卿独家策划,转载请注明出处。本人常年研究各国之间的财经动态,对世界宏观经济有着自己独特的视野,目前致力于现货市场研究,对现货,股票等大宗商品深有研究。了解世界经济发展动态,洞悉国内财经行情,把握最新行情利润。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套单锁单操作不理想的可以关注微信号(zqpj031)与本人沟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