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该扮演“市场守夜人”角色的呼声越来越高,在万科股权争夺战升级持续发酵过程中,中国政府该如何应对?美国华尔街日报发表评论认为,一场罕见的中国企业董事会之争正在对中国市场向投资者友好型转变的决心发起考验。
万宝之争再起波澜,这次政府的手应该放在哪里?
据华尔街见闻6月29日文章报道,在我国,充满敌意的收购战很少见。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公司都由一控股股东进行整体操控,有些时候,由政府控股。
但万科集团却不同,其坚固的管理层团队正面临危机。宝能集团本是一个并不起眼的保险公司,2015年其成为万科的最大股东。这使得万科开始对宝能的收购企图十分担忧,于是便通过发行新股的方式购买了深圳地铁项目,使其一跃成为万科最大股东。
宝能于是开始反抗,欲推翻万科董事会,其中还包括董事会主席王石。27日年度股东大会上,宝能和国有企业华润集团均投出反对票,王石暗示:监管机构理应介入该股权之争,市场资本应该守规矩。此前,万科的深圳上市股票暂停交易六个月之久,这大概是为了防止宝能收购更多的股份。随意停牌也是6月早些时候MSCI拒绝将中国A股纳入新兴市场指数的原因之一。信用评级公司穆迪表示,万科的评级或因董事会的推翻而受到严重影响。
不过,万科是政府决定接受市场时,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首批股份之一,至今已有25年。也许我国也应时不时接受一些由市场力量带来的不适影响。
但也有分析认为,万科股权争夺战最后的结果恐怕是多败俱伤。甚至有人建议,如果深圳市政府出面,效果要比万科管理层个人私下沟通好得多。如果深圳市政府协调不了,还可以向国资委,甚至中央寻求支持,避免最后出现多败俱伤的局面。
本人专注研究国际形势以及各国之间的动态,对原油及沥青等大宗商品等有深入的研究,如果你对投资(贵金属,原油,天然气,铜,白银)有兴趣却感到无从下手或者投资经常资金缩水,请联系本人微信:181179006(长按可复制),祝你投资风生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