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之秘在於量,交易之秘在於倉。
做交易的朋友,應該都知道,我們要想從市場當中獲利,首先要學會順勢而為,可是很多朋友往往搞不清楚,要順哪個勢?要怎麼為?
那我今天,就以技術分析為核心手段,來講一下這一方面,就是通過技術分析,解決交易的方向以及判斷行情的級別。如果方向和級別明了之後,那麼你的進出場,在時間框架上的依據也有了,盈虧比基本就能確定了。
而這些都與時間周期息息相關,不管你做的是中長期的趨勢跟蹤,還是短線的波段交易,甚至是日內的超短線,都離不開這個核心的問題,那如何做到順勢?我們經常能看到,各個時間周期的走勢是相反的,小周期中的趨勢,有時在大周期中是個調整。小周期當中,趨勢突破的失敗,可能是大周期調整結束的進場點。那我們應該如何怎麼去把握?
我們先把時間框架,做一個簡單的定義,比如一個月有4周,一周有5個交易日,1小時有4個15分鍾交易時間等等,依次類推就是周線級別、日線級別、小時級別、15分鍾級別,那麼如果我是以小時圖,作為核心交易時間框架,我們就把上一個級別的日線圖,稱為大周期時間框架,把15分鍾圖,稱為小周期時間框架。每個時間框架之間,都是依次關聯,我們在做交易的時候,主要關心的就是上下兩個時間框架的走勢,不要從月線直接越過周線,跳到日線圖或小時圖去看。
時間周期,其實就是我們看待市場走勢的一個模式,打個比喻:周線圖是望遠鏡,日線圖就是走近一點看,那麼小時圖就是放大鏡,15分鍾就是顯微鏡了。
如果核心交易圖表是小時圖,那麼,小時圖的20單位均線,它的方向就是小時圖的核心走勢,也就是小時級別的勢,要順勢的話,就不要和本周期的20單位均線相反。
說到這里大家應該明白,如何看上下周期之間的關系,什麼叫順勢,順哪個勢。如果本周期和下一個周期的趨勢相同的時候,趨勢就會相對流暢,按照這個原理,可以找到價格在時間上的突破點,也就是價格變化的臨界點。甚至我們可以從時間框架上,簡單看出市場,是否會引起震蕩而做出規避,減少虧損。
那有了上面的基本認識,接下來說有關時間周期的基本原則:
大周期管着小周期,大周期沒有走完,那小周期不會結束。這就相當於大周期是總體戰略,而小周期就是具體行進路線。也就是說,如果日線的走勢沒有走完,那麼小時線,最後大概率會按照日線的方向,繼續前進。如果我們準備進場的話,可以先看一下大周期是否配合,再看一下小周期是否也支持,這樣做,是對你交易信號最好的過濾,盈利的勝算會大幅提高,因為你手上,不可能有逆勢的單子。
小周期的行情,匯總成為大周期的走勢。但是如果小周期的走勢,表現異常,運動方式的力度和強度,會提前告訴你大周期可能發生的變化。也就是說,在某種時候,小周期表現出特別的走勢,和大周期形成相反,而且走勢很強,表現為時間上的持續、K線的空間力度、行情的速度,那就有可能導致趨勢的反轉。
那我們想象一下,如果大周期和小周期的方向不一致的時候,就比如周線和日線發生了矛盾,一般會發生三種現象:
第一種是震蕩,相當於,大小周期之間在打架,表現在圖表就是沒有趨勢。這個時候我們需要耐心等待,因為趨勢交易者,最麻煩,最容易產生虧損的,就是這個時候,我們稱之為形態或者不可交易期,也就是說,價格的波動沒有規律,無論在大小周期上,都不存在明顯的價格趨勢,如果在這個地方,管不住自己去做單,往往會反複止損。
第二種,小周期級別會進行調整,在調整完畢之後,繼續按照原有的趨勢前進,也就是大級別的時間周期方向。這個時候趨勢再起,也是我們的進場點或者加倉點。這種小周期的調整,看情況來,一般不用離場,等它調整完畢就是加倉的機會。那關於如何判斷趨勢再起,這個大家可以回顧一下之前的文章,或者到時候,我再做一個詳細的解答,因為這個地方是很多交易者比較困惑的地方
那第三種,也就是直接導致大周期趨勢的反轉。
那可能有些朋友會問,我們該如何針對以上的三種情況,及時做出倉位調整?
這就要看小周期具體的運動方式,表現為行情的速度,K線的形態,量能的配合還有空間力度,這些都能體現行情後續的延續性,是震蕩,是小調整,還是反轉。這些調整點的出現,往往會在時間和空間上,有某些特征,在一些關鍵的時間節點和空間節點上,保持足夠的觀察就好。
這里主要講的,就是希望大家能夠認識到,時間框架的重要性,因為這是跟蹤價格變動最合理的分析手段,有極大的普遍性,適合任何的金融市場,把交易的時間框架掌握好,會提高你的勝率。以及,對於交易者如何選擇合適自己的交易周期,也有參考意義。對時間周期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江恩理論,核心就是以時間為主的一套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