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五(7月7日)于德国汉堡举行的G20峰会的立场的前一天,欧盟和日本有望达成已为之谈判多年的自由贸易协定。这个微妙的宣布时机是双方对当前美国所持保护主义回击。
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发推特称:“周四将举行欧盟-日本峰会。宏大、自由而公平的贸易协议正在制定中。”图斯克、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将共同出席周四于比利时布鲁塞尔举办的峰会。除自贸协定以外,双方还将公布战略伙伴协议。
欧盟和日本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三成。当前双方贸易总额约为每年1240亿欧元,而新的自贸协定将继续扩大这一数字。 欧盟将免除日本进口汽车的10[[%]]关税,同时日本也将为欧洲汽车厂商取消诸多贸易壁垒。分析人士指出,这对宝马、梅赛德斯和雷克萨斯等豪华汽车制造商来说意义重大。而凯迪拉克、林肯等美国厂商将被迫处于劣势地位。
随着英国决定离开欧盟,欧盟领导人要在重压之下向其余27个成员国证明留下的好处,其中便包括自由贸易所带来的收益。 对于安倍来说,即将达成的自贸协定也是雪中送炭。再次当选首相后,安倍承诺要放松对日本经济的限制,使本国产业更具竞争力。安倍曾期盼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成功能使其成为自己最重要的经济成就,然而由于美国的退出,现在看来希望渺茫。 此外,安倍内阁中以权谋私的丑闻也使其处境变得愈发艰难。上周日,安倍领导的自民党在东京都议会选举中完败。
但是搭上欧盟这条大船真的能使日本已经濒临崩溃的经济有一点点的复苏吗?答案可能不是很乐观。
日本内阁府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二季度日本经济分别环比增长0.5%和0.05%,按年率计算分别增长1.9%和0.2%。拉动经济增长的两项关键指标均发挥不佳。其中,个人消费一季度在新年打折季等刺激下环比增长0.6%,但二季度则仅环比增长0.2%;企业投资更是连续两个季度环比下滑,降幅分别为0.7%和0.4%,令日本政府和日本央行推动企业投资增长的各种努力打了水漂。
个人消费占日本GDP比重高达60%,该指标自2014年提高消费税以来持续低位增长,成为拖累日本经济复苏的主因之一。今年春季劳资谈判时日本大中型企业对涨薪态度消极,因此日本国民对生活前景悲观,通缩预期大为增加。
根据日本总务省数据,6月份日本家庭月均支出连续第四个月同比下滑,日本央行数据则显示日本家庭现金和存款余额在截至3月底时出现同比上涨,凸显日本国民对本国经济前景的不信任。对此,日本2016年度经济财政白皮书也指出,日本工薪家庭对未来的不安全感加重,特别是户主年龄39岁以下抚养孩子的工薪家庭即使收入增加也不愿消费的倾向尤为明显。
日本可能还没搞清楚状况,简单说来中国经济才是是日本经济发展的引擎。而日本一直存在着“没有中国市场,日本依然可以发展的很好”的声音,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忽略了中国市场,也就是忽略了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如果日本企业能更早、更清晰地认识到中国市场崛起所带来的机遇,更快、更好地乘上中国经济发展的快车,那么日本经济也许会避开“失去的20年”。如果日本现在意识到也为时不晚。未来中国经济必将成为日本经济发展的巨大牵引力。
日本经济学家在对中国市场消费潜力的判断上存在误判。原因在于没能根据中国国情,看到中国在GDP的统计上与国际上的差别。
按照劳动分配计算法来计算GDP时,GDP=劳动者报酬+营业盈余+固定资产折旧(日本算法)。但是,根据中国国情,私营企业主、个体户的收入并未被计入“劳动者报酬”,而被算做“营业盈余”。因此,体现一国消费能力的“劳动者报酬”“劳动分配率”的数值显得非常低。
但中国国民的消费水平低吗?我想恰恰相反,中国国民的全球爆买恐怕在某种程度也说明了事实。未来,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中国GDP的增长,中国国民的收入将进一步提高,城市中富裕的中间层人口也将大幅增加。大约到2029年时,中国大中型城市的家庭年收入将超日本家庭收入。
中国改革发展日新月异,期待更多的日本国民,早日清醒、深刻地认识到中国经济发展中蕴藏的巨大潜力,早日搭上中国经济发展的快车,与其共同发展。年轻人是未来的希望,期待中日两国更多的年轻人能交流起来。“百闻不如一见”,希望两国的年轻人能相互到对方国家走走看看,增强对彼此社会真实的理解。
笔者认为(金银油恒指)操作需要抓准时机,仓位把控很重要,更多操作技巧,本人自身实战经验,技术干货可交流。以上出自分析师 :高盛财经,更多交流咨询添加:gscj0110
作者简介:一个有态度的分析师,策略家,财经时评人。
笔者高盛财经(公众号)是金融投资分析师,从事金融行业多年,研究国际局势和热点事件,一对一指导及中线指导稳健盈利。金融领域博大精深,每天行情波折不断,我所能做的就是用我多年的研究经验,给大家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