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中国以“一带一路”援建基础建设扩大对相关国家影响力,印度与日本决定合推“自由走廊”,携手在非洲、伊朗、斯里兰卡和东南亚国家兴建多个基础建设项目,作为反击。
印度和日本都拒绝参加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两国的学者批评“一带一路”试图透过经济贷款与兴建基础建设援助,左右弱势国家的经济与外交政策,以扩大中国对这些国家的影响力。但是好像日本和印度都有着自己的小算盘,各自打算加入“一带一路”来背弃“自由走廊”。
2015年,印度对华贸易逆差额达到520.28亿美元,中印之间存在长期的贸易逆差,使得印度存在贸易结构再平衡的诉求。莫迪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吸引外国投资;提出“印度制造”口号,加快制造业的发展;继续推进服务业的发展等。
对此,中印可搁置争议,目前印度东部、西部各邦对参与互联互通、“一带一路”充满期待,建议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与“萨迦尔玛拉”计划的对接。“萨迦尔玛拉”计划目的是通过“港口导向型”发展模式,实现包括印度航运业、造船业和港口业在内的海洋经济扩张与海洋现代化建设,助力“印度制造”目标的实现。这与中国提出的“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具有共性并存在很大的交集,有望形成合作的“最大公约数”。
而日本更是自我打脸,在过去三年里,对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日本官方鲜有表态或响应。而日本国内舆论则是对“一带一路”的重重疑虑,甚至“防备”心态。如《读卖新闻》2016年1月就曾登载社论质疑“一带一路”,妄称给“一带一路”倡议提供资金的亚投行,其资金可能被中国用于军事目的。还有一些日本媒体在宣扬“中国威胁论”的同时,有意把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与“马歇尔计划”、“珍珠链战略”相提并论。在日本国内一些外交学者看来,“一带一路”倡议更多地含有地缘政治的考量。为防范中国,日本甚至主动拉拢一些国家提出了“地球仪外交” 、“安保钻石构想”、“季风航路构想”等。
但对于“一带一路”,其实日本也融涵着各种复杂心态。日本人素来有“丝路情结”。冷战结束后,日本曾在1997年提出“丝绸之路外交”。而包括NHK电视台在内,日本各家电视台录制的有关“丝绸之路”的纪录片就有十几部。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在海外得到越来越多的响应,日本舆论如今对于“一带一路”的态度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在汇总各大日媒报道的《日本时报》英文网站上,搜索关键词“一带一路”,结果或许就能直观反映出某种微妙趋势。
从担心中国“展示肌肉”到“重新考虑”,日媒“口风”变化调整的同时,日本经济则已经悄悄搭上了“一带一路”的顺风车。例如随着中国连云港至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定期货运班列的开通,这使得日本到哈萨克斯坦的货品运输时间大大缩短,由原先的两周缩短到仅有5天左右,这也让日本从中受益。
日印对“一带一路”态度转变固然是积极信号,但仍不要低估美印乃至更多国家对这一倡议的不同看法。即使是一些早就表达了参与建设合作的国家,其对“一带一路”的理解也与中国的想法有出入。“一带一路”是以中国为中心,在所涉及的其他国家地区,几乎不做本地化工作,其项目也不举行公开招标,而是由中国企业派遣中方员工来实施。中国一直强调“一带一路”的开放特点和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一带一路”是个不断成长和演进的过程,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模式。对于这一点,其他国家还要学习和适应。同时,中国本身也要对外界的误解与焦虑给予理解。毕竟这是个存在不确定性的新事物。
话说回来,有利益才会有冲突,如果没有冲突博弈,也说明此处无利。所以,对“一带一路”可能面临的各方博弈,正好明明白白的体现了“一带一路”是有价值有意义,且是有长远的眼光的,“自由走廊”对抗“一带一路”的计划必定溃败!
笔者认为(金银油恒指)操作需要抓准时机,仓位把控很重要,更多操作技巧,本人自身实战经验,技术干货可交流。以上出自分析师 :高盛财经,更多交流咨询添加:gscj0110
作者简介:一个有态度的分析师,策略家,财经时评人。
笔者高盛财经(公众号)是金融投资分析师,从事金融行业多年,研究国际局势和热点事件,一对一指导及中线指导稳健盈利。金融领域博大精深,每天行情波折不断,我所能做的就是用我多年的研究经验,给大家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