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炼油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部分产能面临退出或转型选择。我国成品油需求增速大幅放缓,但芳烃和烯烃等基础有机化工原料仍大量短缺,炼油企业应该从“燃料型”向“化工型”转型升级。
按照全球炼油企业平均开工率83[[%]]计算,我国炼油产能过剩一亿吨;若按照我国每年成品油消费量3.15亿吨,65[[%]]的成品油收率和80[[%]]的开工率计算,合理配置炼油能力为每年6.1亿吨。而当前我国现有炼油能力达每年7.48亿吨,每年过剩1.38亿吨。目前我国炼油行业产能过剩率大约在13[[%]]至18[[%]]。
国际油价会长期维持在每桶50美元至60美元之间,预计“十三五”期间我国石化产业维持4[[%]]至5[[%]]的增长速度,并加快结构调整。
当前我国石油化工领域的产业结构调整趋势是长期的,也是迫切的,预计在“十三五”期间调整步伐将进一步加快。未来,炼油产业的任务将从大量生产成品油逐步转变为满足市场对高品质清洁油品需求的同时,尽可能提高烯烃、芳烃等基础化工原料产品比例,以为下游高端新材料、专用化学品和精细化工产业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原料保障,从而进一步拓展炼化行业发展空间,并带动整个行业的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
由于国内参考的原油变化率持续负值内下滑,6月23日24时(周五)国内汽柴油零售限价有望迎来“两连跌”,累计幅度或达400元/吨。
截至6月16日的第五个工作日,参考原油品种均价为46.68美元/桶,变化率-5.53[[%]],对应的汽柴油零售价应下调195元/吨左右。鉴于后面五个工作日国际油价或有反弹但力度有限,因此6月份国内汽柴油零售价“两连跌”已成定局,窗口期为6月23日24时。
随着近年来我国原油进口“两权”对非国营炼油企业逐步开放,地方炼油能力得到进一步释放。截至2016年底,国家对22家地方炼厂发放了每年8193万吨原油使用配额,地方炼厂开工率不断提升。炼油市场竞争主体多元化趋势更加明显。同时,随着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不断完善,油品市场化进程逐步加快,地方炼厂凭借价格优势和其经营的灵活性,多方位拓展油品销售渠道,成品油市场份额稳步提升,主营炼厂在此冲击下份额不断下滑,国内成品油市场竞争更加白热化。
替代燃料的发展将加剧国内成品油市场竞争。近年来,替代燃料发展迅速,国内交通替代呈现多元趋势,逐渐形成了以天然气为主,电动车、甲醇、生物燃料以及煤制油等多种能源发展格局。虽然新能源汽车补贴不断退坡,但低碳环保的理念以及科技性能不断提升使得新能源车仍充满魅力。
造成现在这种价格混战的局面,主要原因是越来越多的地炼企业取得原油进口使用权,使得汽柴油产量大幅增加。同时,民营炼厂丧失成品油出口权,造成供过于求,其成品油库存只能在国内消化。在原油进口大幅攀升、巨大产能获得支撑的同时,今年5月份,国家调整相关政策,民营炼厂丧失了成品油出口权,成品油出口被封死。大量民营炼厂的成品油库存只能在国内消化,大幅降价促销成为不少企业的唯一选择。
在巨大降价促销的影响下,不少私家车主纷纷转向民营加油站,导致中石化和中石油的零售市场占有率均出现约1[[%]]的下跌。面对民营加油站“来势汹汹”,市场份额不断被侵蚀,“两桶油”为了保证销售量、维护自己的市场,不得不采取应对措施,加入到降价促销的行列。不管是中石油还是中石化,其在零售网络、品牌优势等方面均具有优势,并且‘两桶油’的产业链条相对完整,整体抗风险能力较强,这都为其加油站降价促销抢夺市场份额提供了有力的后盾。
在国内成品油资源过剩背景下,不排除“两桶油”零售价格战会在一定阶段内常态化。一旦出现此种情况,民营加油站的春天或将终结,一些以高价位方式取得加油站的民营企业或被淘汰出局。
笔者认为(金银油恒指)操作需要抓准时机,仓位把控很重要,更多操作技巧,本人自身实战经验,技术干货可交流。以上出自分析师 :高盛财经,更多交流咨询添加:gscj0110
作者简介:一个有态度的分析师,策略家,财经时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