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中国在南海神狐海域试采可燃冰成功。
这一能源领域重大技术突破,是我国成为全球首个规模试采可燃冰能源的国家,其对破解我国能源瓶颈意义重大。我更愿意形象的把这一成就比喻为成功后来居上、弯道超车,其不亚于在朝鲜战争中带来巨大战略转折意义的仁川登陆。
世界上的能源大多为有机物经过岁月(时间)和压力(空间)形成的可燃物,我暂且称为“化石有机物”(以下简称有机物)。而当前有机物以三种形式存在于自然界。第一种就是液态形式,也就是常说的可直接开采石油。第二种就是固态形式,以美国的页岩油为标志,其是由有机物和油页岩*的固态形式,多存在于陆地(盆地)。第三种就是“气态”形式,以可燃冰为标志。有机物经过分解成为可燃的甲烷气体,自然环境中陆地上有机物分解后形成的甲烷早已分解无所谓开采收集。而在海底大陆架附近富含有机物,由于温度和压力适宜,有机物分解后的甲烷气体和水分子在低温和高压环境下,形成了结晶,储存在了大陆架附近海底,俗称可燃冰。可燃冰在海底呈现固态,一旦泄露到大气中,温度和压力的变化下,直接分解为气态。
其中,最易开采的形式则为有机物形成的流质液体——石油。面对石油资源的日益缺乏,美国率先在次贷危机后,将QE资金导入页岩油能源领域,使的页岩油实现了量产。页岩油则是一种从有机物和页岩固体*的固态物质中,分离出的胶状页岩油,功效类似石油,其开采难度比液态石油更有技术难度。美国现在已经掌握页岩油开采技术,使美国在70年代后,第一次真正实现能源领域的独立和安全。可燃冰则是甲烷和水分子的结晶,其存在于海底泥沙缝隙间。目前广泛存在于东西太平洋和西太平洋大陆架附近,其开采具有极大难度。中国目前主要通过降压法,使海底的可燃冰压力减小,从而使水和甲烷各自分离,然后通过一定的收集手段,从海底的水、甲烷、泥沙中经过负责的分离,将甲烷单独分离并规模化收集采集,并与今天成功进行了试采点燃,中国目前是掌握此项技术的唯一国家。
在纸币越来越通货膨胀化的今天,如果没有了交易中充当一般等价物的需求,硬邦邦的外汇储备其实就是一张废纸。纸币更多一种符号,而非财富。真正的财富当属于人类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产要素——能源。因此,能源广度(能源矿藏)的争夺、能源深度(能源技术)的竞争将是未来大国博弈,最根本的立足点。有了这个立足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才不会有关键要素的瓶颈制约。
在现在的大国博弈中,中、美、欧是三极。欧元区由于过度福利化、财政分散下债务增长不可持续,带来货币的无锚依靠,最终欧元将会是边缘化甚至死亡的宿命,除非欧元区带来类似工业革命的强大生产力提高。而中、美将最终成为经济博弈的两极,美国依靠高科技、尖端技术掌握资本密集型(高端)制造业,如:高度发展的军事工业。而中国则掌握劳动密集型(低端)制造业。而大国博弈有两个层面:工业第一,农业次之,其命门分别为能源安全和粮食安全。
我们在这里重点讨论工业的血液——能源安全。美国页岩油的开采,是美国加强自身能源安全因地制宜的举措,是美元可锚定的一种工业必需品,是美国打响能源战争的标志。而中国在可燃冰领域试采成功的宣示,则是中国维护自身能源安全的现实举措,是人民币未来锚定工业的必需品,更是中国加入美国挑起能源战争的一种宣示,是对中美能源战争的一个有力回应。中国通过破解可燃冰的“应战”宣示,拉开了中美能源冷战的序幕。
相遇即是缘分!佛渡有缘人,我助有心人。如果目前你对恒指、原油、黄金外汇投资有兴趣却无从下手,或者已经在接触却并不理想的朋友,可添加本人威丶信:gscj0110,获取每日交易获利资讯,行情走势分析,交易策略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