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簡切換您正在訪問的是FX168財經網,本網站所提供的內容及信息均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當地法律法規。

FX168财经网>人物频道>帖子

中国100万亿的债务!经济危机要来了?

作者/公瑾论金 2017-03-07 14:28 0 来源: FX168财经网人物频道

回顾2016过去一年,大家最熟悉的经济现象就是:货币超发、杠杆高企。

这既是2016年楼市飙升的原因,也是股、债、汇三市近期通杀的根源。今天,笔者想和大家聊下当下中国企业的杠杆问题。在前不久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意味着2017年去杠杆化势在必行。

那么,国内企业的杠杆率有多高,去杠杆有多难呢,会不会因为去杠杆爆发经济危机呢?

中国企业负债100多万亿

杠杆,简单理解可以说是负债,杠杆率也就是负债率。比如购房,5成首付意味着2倍杠杆,3成首付意味着3倍多杠杆,债务越高则杠杆率越高。中国企业杠杆率同样如此。

(数据来源:米筐投资、中国社科院)

根据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的说法,现在企业负债100多万亿元,按照4[%]的利率计算,一年支付的利息就是4万亿元,相当于2015年全年GDP增长总量。

根据中国社科院的统计,2015年中国企业部门负债率高达156[%],一直是负债率最高的部门。

杠杆这东西是这样的,当杠杆适度的时候,能够推动经济增长;当杠杆过高的时候,则很可能爆发风险。

再拿买房类比,适当的负债既能够实现购买心愿,也能够激励人更好挣钱创造社会价值;过高的负债则会导致入不敷出,造成沉重的生存负担。

目前,中国企业就面临着债务过高的问题:光是负债的利息就要吃掉企业增长的利润。

只能通过借新还旧来维持生存,但是借新还旧又意味着负债杠杆不断攀升,最终承受不了这么重的负债就会死掉。

温和去杠杆有多难?

为了防止企业因为过高杠杆而引发系统性风险,监管层要求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但是从中国目前复杂的经济形势来说,去杠杆并非易事。

首先,中国既要稳增长又要去杠杆,稳增长是为了保就业,这就意味着只能温和去杠杆。

大家看看最近债市发生的妖蛾子:一家证券公司债券代持的事情引发了整个债市暴跌,这背后其实是表明债市杠杆之乱杠杆之高的危险境地。

企业高杠杆尤其是国企杠杆现状如出一辙,一旦贷款收缩、流动性收紧,大片企业都有可能随时崩塌并引发连锁反应,触发明斯基时刻(债务链条断掉引发系统性风险酿制经济危机)。

但最近爆发出来的代持事件只是其中一家,背后有多少家又有谁知道?为了避免硬着陆,在这种情况下,降低企业杠杆率只能通过温和慢节奏的步调。所以出事之后,央行又是马上放水营救这些金融机构。

不然很可能就像去年股市去杠杆:监管放松时连P2P都转行股票配资业务,监管一收紧千股跌停和熔断就接踵而来。这也再次印证了监管政策的无奈:一管就死,一放就疯!

其次,大家要想想:中国企业去杠杆,到底是要去哪些企业的杠杆?

大家要明白一个道理:在中国,能从银行接到贷款的企业就不是一般的民营企业,往往都是国企、央企和少量的民营企业。

说实话,民企自己挣钱自己花,风险意识比较强,其负债率往往不高,而不少国企基本依靠银行贷款蹒跚向前,成为经济学上所说的“僵尸企业”。

讲道理,企业去杠杆最应该让这些“僵尸企业”关停破产,按照市场优胜劣汰的原则来讲降低杠杆率。

但事实并非如此,真正有竞争力的民企因为无法贷款而垮掉,大量没有竞争力的国企也享受着贷款的低息福利。

最后,银行这样的金融机构也被这些“僵尸企业”绑架:不继续放贷,大家一起完蛋;只能继续放贷,大家都当鸵鸟,把头埋在沙中,被动等待危机降临。

如果此次降低企业杠杆,能够真正把大量“僵尸企业”的杠杆去掉,才是真正的去杠杆。可是,真能如愿吗?

菜导不由得想起不久前某地区去产能的“战绩”:去产能关掉的企业99[%]都是民企。

诚然民企也有产能过剩的,但是与某些大型国企、央企的产能过剩相比,简直不值一提。打苍蝇而不打老虎的话,再好的政策都只是表面功夫。

日本:拖延去杠杆最终失去二十年

那么,温和去杠杆到底可不可行呢?

某证券研究所表示,对比国际上自1930年以来的43例去杠杆案例,危机倒逼往往是成功去杠杆的必要因素之一。

但温和去杠杆对一个国家的消耗甚或大于一次危机的打击。

在不少专业机构和专家看来,目前中国的现状与上世纪日本面临的危机较为相似。不如菜导带大家看看,日本当年是怎么去杠杆的?

上世纪80年代,日本实行低息政策,鼓励贷款,造成了流动性过剩的局面,随后日本房价暴涨。

1987年,银座地价增长了40[%],东京地价增长了53[%]。到了1989年,国土面积仅相当于美国总面积的3.84[%]的日本的地价已经相当于全美地价总和的400[%]。

举国人民都沉浸在借贷抢房的狂热中,对于日本经济的过度乐观及踏着房价暴涨浪潮一夜暴富的投机情绪使人们坚信日本房价将涨到月球上。这与如今的中国何其相似!

到了90年代,日本90年代日本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房价开始大幅下挫,大量高杠杆率的企业资不抵债,难以偿还银行贷款。

按道理说,到了这时候,日本明智的选择是:让这些企业破产,并稳定金融机构,虽然承受阵痛但是能祛除病根,长远来看能够扭转经济颓势。

但是,日本并没有这样选择。日本政府当时反应十分迟缓,既没有让这些企业破产,也没有驰援银行。

重压之下,银行不得不对延长已经濒临破产的企业贷款,大量的“僵尸企业”随之出现,企业杠杆率依旧居高不下。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良贷款和坏账越来越庞大,银行最终难以控制,大量商业银行先后倒闭。到了这个时候,企业难以从银行继续获得贷款,才纷纷忙于偿债,贷款额迅速下降,企业杠杆率也应声下落。

可以说,正是这些“僵尸企业”拖着日本历经“失去的二十年”。

从日本的教训可以看到的是,拖延去杠杆或者说为高杠杆企业兜底,最终的恶果就是全体国民买单。

因为所有债务链条的钱最本质的来源只有两个:一是央行,二是银行储户。

而央行印钱不印钱理论上是不能随便的,随便银钱就等于稀释国民财富。所以,如果真出现经济危机,兜底的本质上是所有民众。

不过,如今国家经济政策期望实现的目标太多且互为制擎:既想稳增长又想去杠杆,既想保汇率又想保房价。

我们总是“既要又要还想要”,但难道每次都要央行不断放水来营救?这能营救到何年何月?这本质上是在对社会财富竭泽而渔!

这犹如走钢丝一般,平衡之术何其艰难,在这种心态下难免会拖延去杠杆。只有当各方目标实在难以平衡,并危及根本之时,或许杠杆的泡沫才会被迫刺破。

我们都希望国家能够有更明智的选择,因为我们都生活在这片土地。这里的一切,包括那些你看得懂或者看不懂的事情,其实都跟你息息相关。

笔者公瑾论金主要专注国际经济,投资更需要顺应趋势同时对原油、沥青、白银、外汇等大宗商品有深入的研究,有自己的见解。如果你做单不顺或投资经常资金缩水,那么你可以多关注本人。金融领域,博大精深,每天行情波折不断,我所能做的就是用我的研究经验,给大家帮助。投资等商务合作请加(薇.信gongjin688)(长按可以复制),投资有风险,操作需谨慎【解套,解锁,咨询,学习技巧,非诚勿扰】


标签阅读: 市场热点 环球财经

分享到:
举报财经168客户端下载

全部回复

0/140

投稿 您想发表你的观点和看法?

更多人气分析师

  • 张亦巧

    人气2208文章4145粉丝45

    暂无个人简介信息

  • 张迎妤

    人气1904文章3305粉丝34

    个人专注于行情技术分析,消息面解读剖析,给予您第一时间方向...

  • 指导老师

    人气1864文章4423粉丝52

    暂无个人简介信息

  • 李冉晴

    人气2320文章3821粉丝34

    李冉晴,专业现贷实盘分析师。

  • 梁孟梵

    人气2184文章3177粉丝39

    qq:2294906466 了解群指导添加微信mfmacd

  • 王启蒙现货黄金

    人气320文章3503粉丝8

    本人做分析师以来,并专注于贵金属投资市场,尤其是在现货黄金...

  • 金泰铬J

    人气2328文章3925粉丝51

    投资问答解咨询金泰铬V/信tgtg67即可获取每日的实时资讯、行情...

  • 金算盘

    人气2696文章7761粉丝125

    高级分析师,混过名校,厮杀于股市和期货、证券市场多年,专注...

  • 金帝财神

    人气4760文章8329粉丝119

    本文由资深分析师金帝财神微信:934295330,指导黄金,白银,...

FX168财经

FX168财经学院

FX168财经

FX168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