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经济告急:迷失的城市,中国负面城市的典型!
一、袖珍城市
厦门,小清新眼中的圣地。厦门城市很小,但是名头很大。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五个计划单列市之一,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五个开发开放类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一,再加上海西经济区和福建自贸区,可以说厦门几乎站在了每一个变革的风口之上,没有错过任何一次发展机遇。
可惜的是,现实中的厦门始终都长着一张袖珍的娃娃脸。2015年厦门的GDP仅为3466亿,在所有副省级城市及计划单列市里排名倒数第一。即便是排名倒数第二的长春,深陷在东北经济崩塌的坑里,GDP也还有5530亿呢,比厦门的经济规模大了足足60[%]。福州被视为中国经济最差的代表性省会,2015年的GDP也有5618亿。在经济体量问题上,厦门袖珍得恨不得可以被忽略不计。
经济体量小,增速同样很低。厦门2000年GDP为501亿,2015年的GDP规模是2000年GDP规模的6.9倍,低于全国平均的7.6倍,仅略高于福建省平均的6.6倍。近年来,厦门的经济增速越来越弱。2013年至2015年,厦门GDP的名义增长率分别为7.1[%]、8.4[%]、5.9[%];全国为9.5[%]、11.9[%]、6.3[%];福建为10.4[%]、10.6[%]、8.0[%]。这么对比来看,厦门的经济增速显著低于全国和福建全省,真是难看得要命。拿到了这个国家几乎所有扶持政策的厦门,在经济建设上交出了一份不及格的成绩单,而且成绩越来越差。这种成绩,无疑给了迷信所谓的优惠政策能救城市的经济砖家们一记响亮的耳光。现在我们的问题是:是什么导致了厦门的现状?厦门经济在哪里出了问题?
二、萧条的产业
我们先来看看厦门的产业经济数据。虽然外表看来是个小清新旅游城市,但是厦门其实算得上是一个工业城市,2015年厦门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509亿,占GDP的比值为43.5[%],第三产业增加值1933亿,占比55.8[%]。第三产业并没有取得明显的优势地位。当然了,2015年第二产业的比值较低,只不过是因为近5年来厦门的*产业萧条所致,往前看到2011年,第二产业增加值1304亿,占GDP的比值为51.4[%],第三产业增加值1207亿,占比47.6[%],工业还占据了优势地位呢。
2015年厦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030亿,相对于2011年的4464亿,总增幅仅为12.7[%],年均增幅只有可怜的3.1[%],这恨不得还没赶上通胀率。2015年的厦门工业企业利润181亿,较2014年的229亿下滑21[%]。2015年的企业亏损面24[%],比全国13[%]的平均水平高出差不多一倍。每四家厦门的*企业,就有一家入不敷出。
工业产量数据也不容乐观,2015年彩电下滑7[%],PC下降19[%],移动电话下滑55[%],笔记本下降4[%],软饮料下降7[%],要不是显示屏模组等电子配件保持着一定程度的增长,整个厦门的产量数据可以说是一片狼藉。就连港口城市引以为傲的进出口数据,也已经连续两年萎缩。2014年厦门外贸进出口总值下降了0.6[%],2015年又下降了0.2[%]。最关键的是,作为对台经济合作的窗口城市,厦门的对台贸易额出现了大幅度下降。2014年对台贸易额下降了13[%],2015年又继续下降了6[%]。我大中国人民与台湾人民骂架不断的同时,相互之间的贸易纽带关系也在逐步减弱。
厦门的支柱产业是电子和机械,以前还干过化工。细述起来包括通讯设备,交通设备,平板显示,汽车汽配,食品*,石油石化,工程机械,生物医药等等等等,看起来一应俱全,但是实际上,在任何一个产业门类上,厦门都没能形成规模化生产,更像是看什么热门就掺和一把的节奏。
纵观厦门产业发展史,90年代初台湾石化大王王永庆的“海沧计划”流产;1994年自由港计划无疾而终;引来柯达、戴尔、泰古飞机,却突遭远华案,城市发展被迫停滞,项目中止。直到07年,厦门的小清新市民用脚投票拒绝PX,并将整个城市的石化产业赶上绝路。产业资本一次又一次的带着希望而来,然后失望而去。而厦门也就在一次又一次的站上发展的风口,然后又无奈的坠落。拒绝产业进入的结果,就是拒绝了经济增长。厦门经济近年来丧失了增长性,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此。
在厦门的各项统计数据中,最耀眼的就是税收数据。2015年,在产业经济日益萧条,企业普遍亏损之际,厦门的政府收入竟然还实现了10[%]的增长。2015年厦门政府一般预算总收入(包含了上缴中央财政部分)1001亿,占当年度GDP3466亿的的比值高达29[%],比值排名几乎是全国第一。我们现在都已经知道了,GDP大致就等于全社会所有经营主体的税前利润之和。这部分毛利的3成,都被厦门政府收走了,这种宏观税负水平真是让人目瞪口呆。这个数据需要对比,才能让大家明白有多么荒谬。福建省会福州市政府2015年一般预算总收入(包含上缴省财政及中央财政部分)848亿,只占当年度5618亿GDP的15[%]。泉州政府2015年一般预算总收入804亿,占当年度6137亿GDP的比值仅为13[%]。而全国的平均水平也只是22[%]罢了。厦门的经济体量小得可怜,相对于福州和泉州的GDP规模来说简直就是腰斩,但1001亿的财政收入规模,竟然显著超过了这两个城市800来亿的水平。而这种全国排名第一的税负水平,当然也是厦门的产业经济始终发展不起来的另一个原因。
最后,说说房地产,厦门2015年商品房*均价16121元,在全国所有城市中高居第五名。这算是厦门政府有意引导的结果。在数据上,06年至2015年,厦门固定资产总投资额为11681亿元,其中工业投资合计为2343亿元,占比20[%];而房地产开发投资合计为4534亿元,占比39[%]。房地产投资是工业投资的两倍!而厦门小清新圣地的名声,也令其地产市场具有相对强大的对外吸引力,购房客户的外地户籍比例高达七成。这种纯粹由外地客户支撑的市场,在全国范围内还有一个,海南就是。不过现在海南的房地产市场现在处于全面萎缩之中,厦门还能撑多久,大家不妨拭目以待。
好吧,以上就是厦门,它的实业近年来日益萧条,还承担着惊人的高税负,并表现出明显的地产依赖症状,这三种经营城市的致命伤,竟然全都发生在了厦门身上。厦门,也算是负面城市的典型了。这样的城市当然没什么前途可言。我们在前面讲过泉州,坚守传统的*业,艰难的维持住了经济的稳定发展。而厦门,却在执着的吹泡泡。这两种城市发展之路,或许,分别是通向天堂和地狱的吧。
文/文雄论金wxlj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