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知道,2016年是房地产市场飞速发展的一年:房价迅猛上涨、销量屡屡攀升。就连香港楼市也在2015年的回调之后重拾升势。
然而,就在这样一副欣欣向荣的情况下,一场商业地产的危机将悄然而至.....
在去年楼市好转刺激下,住宅市场库存得以大量消化,但相比之下,商业地产库存规模大的现状并没有根本性改善,甚至不降反升。
据国家统计局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末,商品房待*面积69539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待*面积40257万平方米,同比减少11[%],*公楼待*面积3631万平方米,同比增加10.8[%],商业营业用房待*面积15838万平方米,同比增加8[%]。
笔者认为,庞大的商业地产库存问题正逐渐凸显,且比住宅库存更为严重。由于这些库存多分布在二三线城市,去化难度较大。即使存在经济形势好转、联合*公空间崛起、*公寓市场发展等利好因素,这部分库存仍需较长时间消化。
空置率居高不下!
据中国指数研究院新近发布的《2016中国商业地产市场发展年报》(下称“年报”)显示,在写字楼市场,重庆、成都、沈阳受前期*量大而需求相对有限影响,空置率居高不下。其中,重庆、成都各季度空置率均保持在40[%]左右的高位,沈阳2016年前三季度空置率均超过33[%]。而深圳、北京、上海和南京市场需求量大,2016年各季度空置率均在9[%]以下。
即使如此,一线城市的商业地产项目也不全是高枕无忧。去年(2016年)7月份就有媒体报道“上海月星环球港底楼商铺出现大规模退租”的消息,报道称原因是商家长期经营困难。不过,总体来说,商业地产的库存危机还是集中在二三线城市上。
地产大佬都在加速逃离!
除此之外,一些嗅觉敏锐的地产大佬也已经*始在加速撤离商业地产。
希慎兴业(0014.HK)是一家老牌的香港地产公司,其日前发布的2016年业绩预告显示,尽管经营利润上涨,但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滑58[%],减少了16.85亿港元。导致净利润下滑的原因在于,去年希慎兴业投资物业估值公平值亏损11.89亿港元。
香港上市公司财报中对商业地产的估值,本质上反映的是对未来租金*入的预估。一般来说,如果估值增速放缓,代表公司判断未来租金*入增幅降低;如果估值下跌,则意味着公司判断未来租金可能下降。
而现实的数据也反映了这一情况。根据香港差饷物业估价署数据显示,香港*楼宇、写字楼和私人住宅这三种主要的*物业类型,租金在2016年下半年皆有不同程度的下跌。2016年6月至年末,港岛私人*业楼宇每月租金价格由1738港元/平方米降至1366港元/平方米,降幅27.23[%]。而地处香港商业中心的铜锣湾,作为全世界租金最贵的地段,去年下半年租金下挫约6[%]至743港元/平方米。
除了希慎兴业以外,李嘉诚名下的旗舰上市公司长实地产也不能幸免。长实地产2016年上半年投资物业的公允值*益2.28亿港元,比2015年同期减少超过10亿港元。
过去两年,房产商已经在香港和内地核心城市*多处商业地产,大额交易频频出现:
2016年1月初,华人置业以124.48亿元的总价*位于香港的美国万达大厦;
2016年10月26日晚间,长实地产发布公告,以约230亿港元的价格将上海世纪汇*;
2016年9月15日,李兆基旗下的恒基地产作价43.68亿港元将香港中环金龙中心大厦*;
2016年8月17日,在SOHO中国近期举行的2016年度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董事长潘石屹表示,要在上海*凌空SOHO、虹口SOHO和SOHO天山广场三个地产项目,总建筑面积达到39.42万平方米,占公司项目总建筑面积的23.18[%];
此前的7月29日,SOHO中国才刚整*SOHO世纪广场,占公司总可租面积的3.7[%];
商业地产危机若爆发 中小商业地产公司最受伤
广州一家综合型房地产*发企业商业运营部门负责人评论称:这几年购物中心增量很大,但是阵亡率也很高。一些*发商本身不具备*发和运营的能力,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上马商业地产,被淘汰是必然的。
一旦商业地产出现崩盘之势,租金下滑甚至*困难时,对于大型商业地产来讲,比如长实地产、恒隆等,它们资金实力雄厚,物业地段优良,企业运营水平较高,依旧可以靠其他业务来保持公司的盈利状态;但对于中小商业地产来讲,则将会有可能直接面临资金周转不灵、甚至直接倒闭。由此看来,行业或将*启新的一轮洗牌!
笔者对*原油、天然气、黄金、白银、股票等大宗商品有深入的研究,如果你*单不顺或投资经常资金缩水,你可以多关注本人。金融领域,博大精深,每天行情波折不断,我所能*的就是用我的研究经验,给大家帮助。添加薇:jingyun619 获取每日投资获利资讯,行情走势分析,交易策略指导。投资有风险,操作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