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財政部在華盛頓公布的月度報告顯示,中國在11月份持有1.05萬億美元的美國政府債券,比此前一個月減少664億美元,降至六年半來最低水平1.0493萬億美元,且減持規模較前月增長60[%],創下了2011年12月以來最大單月降幅。美國11月國際資本淨流入237億美元,前值188億美元修正為206億美元。
美國國債
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在去年11月份出現連續第六個月下降,因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利用其外匯儲備來支持人民幣匯率。日本的持有量則是連續第四個月下降,減少233億美元至1.11萬億美元。不過該國保持了美國最大海外債權人的地位。
報告顯示,外資持有美國國債總額為5.94萬億美元,相比此前一個月減少961億美元。這是2014年以來最低水平。該報告也包含了國際資本流動數據,顯示外國資金在11月份淨買入美國長期證券308億美元,此前一個月修正後為淨流入93億美元。
中國沒有戰略性減持美國國債
此前,一位不願具名的中國外匯局官員表示,美債是中國長期戰略投資目標,中國絕對沒有戰略性減持美國國債。外管局發言人王春英表示,中國會對投資美債進行戰術性調整,但中國並未改變長期投資美國債券的看法;中國並未限制外資利潤匯回。
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官員稱不確定中國外匯儲備將增加還是減少,難以預測美元和美國國債的價值;而美債是中國長期戰略投資目標,中國絕對沒有戰略性減持美國國債。
中國外匯儲備在一定水平附近波動將是常態;中國將加強落實現有政策,以維護外匯市場穩定。
如果中國大量拋售美國國債會有什麼影響呢?
中國*美國國債的美元,來自中國的強制結匯政策,即不管是境外機構來華投資,或是中國出口商品獲得的外匯,還是個人獲得的投資收益和親友贈予,都必須把外匯統一交給國家。企業和個人需要用匯時,再向國家申請。代表國家掌管外匯的是中國人民銀行。因此,外匯既不是政府的財政收入,更不是政府的財政結餘,只是企業和個人手中以人民幣換得的金融資產。
絕大多數國家都實行外匯自由兌換政策,藏匯於民,因此沒有哪個擁有中國這麼多的外匯,但這並不表示所有國家都比中國貧窮。
中國改革開放幾十年,吸引無數外國投資,每年與美國有巨大的貿易順差,光是2015年中國對美國貿易順差就高達3657億美元。這是中國巨額外匯的真正來源。
央行將全國的外匯換到手中,有以下處理辦法:1.錢放在銀行不動。但這樣無法抗拒通貨膨脹;2.用於*股票和大宗商品期貨投資。但風險極大;3.*其他國家的國債。但有些國家的債務市場規模很小,無法容納中國巨額的外匯進出,一買就漲停,一拋就跌停。
於是,*美國國債就成為最佳選擇。相對於其他投資,*美國國債不僅收效穩定,遠高於存入銀行的利息,而且流動性很好,隨時可以拋售。事實上,這是中國外匯最成功的投資,沒有之一而是惟一。美國國債大約一半被美國國內機構和個人*,一半為世界各國政府和私人機構*。這是一種盈利性的金融投資行為,美國政府從來不會感謝這些投資人,因為在二級市場中*與拋售債券,由市場定價,價格的漲跌只是財富在不同投資人身上變換,跟國債發行人的美國政府無關。
就好比我們在二級市場上買股票,股票的漲跌,並不影響上市公司的收益。懂金融的人會反駁,拋售股票引發暴跌,雖然不影響上市公司的收益,但影響上市公司股東的利益呀,如果中國在市場上狂拋美國國債,引發暴跌,持有最多美國國債的美國企業和美國人民,豈非損失慘重?
這不是中國手中一張強有力的金融牌嗎?這確實是一張牌。但這張牌強不強,主要看美國國債市場是否被中國壟斷,以及除中國外,世界各國、企業和個人加起來,是否能承接中國拋售的巨額美國國債。
目前,日本已經把中國債主的頭銜拿了過去,而美國國債規模目前接近20萬億美元,二級市場流通規模大約是15萬億美元。也就是說,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規模,不到二級市場流動量的10[%],份額遠未達到壟斷市場的地步。就是說,如果中國拋售美國國債,市場是有足夠承接能力的。
目前,外國投資有撤離中國的跡象,如果特朗普上台後中美的貿易順差轉為貿易平衡,人民幣匯率的前景就很不妙。這也是中國近來持續拋售美國國債的原因。退一萬步說,如果中國在一天內把持有的1.16萬億全部拋光,把市價1.16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債瞬間打到0.5萬億美元甚至0.1萬億美元,但市場價格在第二天就會恢複正常。
筆者公瑾論金主要專注國際經濟,投資更需要順應趨勢同時對原油、瀝青、白銀、股票等大宗商品有深入的研究,有自己的見解。如果你做單不順或投資經常資金縮水,那麼你可以多關注本人。金融領域,博大精深,每天行情波折不斷,我所能做的就是用我的研究經驗,給大家幫助。投資等商務合作請加(薇.信gongjin688)(長按可以複制),投資有風險,操作需謹慎【解套,解鎖,咨詢,學習技巧,非誠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