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英国脱欧到美国大选,这些重大事件结果纷纷大幅超出市场预期,值得反思:
1、特朗普逆袭,反映了底层“沉默大多数”的呼声甚至怒吼,是“沉默大多数”对精英主义的胜利,是民众呼唤改革改善收入分配对货币放水拉大收入差距的胜利。政治和商业精英们需要听听来自底层民众的声音。
2、*朗的胜选意味着美国民众对过去八年过度放水的反思及其负面效果的反抗。
3、特朗普胜选反应了美国民众对谋求新出路的愿景,以及民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思潮的抬头。
考虑到美国政治的稳定和制衡,以及特朗普可能没那么不靠谱,市场可能会逐步矫正预期,或许可参考英国脱欧公投后的金融市场反应模式。
经济刺激政策的重心转向,但困难重重
特朗普会从财政政策入手来支持美国经济。特朗普会减税,简化税率,同时推出一系列的基建项目,将海外军事支出用于民生,同时财政赤字再次扩大。
这是近日市场新词Trumpflation的内涵,美国长期国债利率蹿升也反映出市场对财政政策转向的预期。经济刺激政策的重心由货币扩张转为财政扩张,恐怕不止是美国一家,而是全球趋势。
不仅美国联储在寻求加息的机会,欧洲央行、日本银行和中国人民银行也纷纷面临量化宽松撞墙的窘境,迫切需要变招,但是一时间又没有很好的新政策工具可作替代。
今年几次首脑峰会、央行行长会议均提到加强财政扩张力度,不过在实施上却不得要领。
特朗普当选,很可能成为财政、货币政策切换的催化剂,推动其他国家也更积极地运用公共财政政策。
根据报告,“美版四万亿”能否实施,主要矛盾在于叠加大规模减税政策后新任政府对于赤字的容忍程度:
当前美国国会主要由共和党把持,而共和党右翼近年来在债务比例上作风较保守—之前几年奥巴马主导的债务上限谈判中,共和党党内传统一直都坚定反对提高债务上限,甚至以债务违约和政府停摆为代价。
前期共和党内众多党内代表因不满特朗普较激进言论并担忧特朗普较低的民调支持率而主动与之拉开距离。为了调和党内矛盾和前期分歧,不排除特朗普政策主张向中间倾斜的策略选择。
国信证券董德志观点类似,其认为“美版四万亿”实现的难度远高于当时的中国,其是否能够带动美国经济复苏仍待考察:
大兴基建,推动经济的做法似乎只有罗斯福时期有过,那是对抗大萧条的手段。
在如此一个大国搞大规模的基建项目,需要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银行、企业等各因素相互配合,很难想象在美国这样一个政治体制下,总统能对于地方政府、对于银行体系产生如此巨大且立竿见影的主导作用,而且从财政体制来看,美国不同于中国,属于二级财政体系,各州政府收支自负。
笔者常跟投资者说:做投资,学习第一,赚钱第二,这样的投资才是有价值的。你必须要有自己的判断,长期的知识的积累,你才可以不永远依附着分析师,才能在投资路上走得更远。投资是一个完整体系包括投资理念 ,投资心态 ,资金管理 ,风险控制 ,投资策略 ,操作系统。对铜,沥青,原油,白银等贵金属投资有兴趣却无从下手或者已经在接触却并不理想的朋友,关注程锐霸金chch1713获取每日投资获利资讯,精准交易策略。
文/程锐霸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