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面:
2月17日消息,央行公开市场今日将进行5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5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500亿元28天期逆回购操作。
央行公开市场今日将有700亿元逆回购到期,今日为连续第二日净投放。
公开市场本周净回笼1500亿元,上周净回笼6250亿元。
概念解析:
央行逆回购为中国人民银行向一级交易商*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将有价证券卖给一级交易商的交易行为,逆回购为央行向市场上投放流动性的操作,逆回购到期则为央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的操作。 简单解释就是主动借出资金,获取债券质押的交易就称为逆回购交易,此时央行扮演投资者,是接受债券质押、借出资金的融出方。
主要影响:
1、逆回购放量本身已表明市场资金紧缺。央行巨量逆回购意欲缓解短期流动性紧张。
2、逆回购利率已成为市场新的利率风向标。
3、各期限逆回购交替使用,令资金投放更加精准。
4、逆回购位列各类流动性工具之首。
5、央行逆回购的意思基本上算是存款准备金率下调的缩影,差距在于量大小的问题。
观点及分析:
业内人士认为,人民银行重启逆回购、开展MLF操作的主要意图是对冲巨额流动性到期。货币政策中性稳健的态度依然明确,短期内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环境仍将维持紧平衡状态。而在基准利率稳定的大框架下,通过调整公开市场操作的期限结构和利率,可以实现引导市场利率的目的。
2月16日,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2500亿元逆回购操作,其中7天期逆回购800亿元、14天期800亿元、28天期900亿元,中标利率持平上期,分别为2.35[%]、2.50[%]和2.65[%]。另有数据显示,16日共有1500亿元逆回购资金到期,故当日实现净投放资金1000亿元。
而央行开展MLF操作的背景也与此类似。2月15日当天,6个月期MLF到期量达到1515亿元。在此背景下,人民银行对22家机构开展3935亿元MLF,其中6个月1500亿元,1年期2435亿元,中标利率与上期持平,分别为2.95[%]、3.1[%]。
在业内人士看来,央行重启逆回购、开展MLF操作的主要意图旨在对冲巨额流动性到期。“春节后资金回流使银行资金面较为宽裕,因此,节后(2月6日至10日)央行暂停逆回购操作,共计净回笼流动性6250亿元。本周逆回购到期量扩大到9000亿元,此外还有1515亿元MLF和节前开展的28天TLF(临时流动性便利)到期,资金压力和市场情绪均较为紧张。”申万宏源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李慧勇认为,在此背景下,央行本周重启逆回购,同时开展MLF操作,旨在缓解巨额流动性到期的压力,维持资金面和市场预期的稳定。
货币政策依然稳健中性
不过,从整体上看,银行间资金面在春节结束以后大体表现平稳。事实上,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此前公开市场逆回购“停摆”的原因。“央行在春节后首日提高逆回购操作利率后暂停操作逆回购,是因为流动性整体充裕,资金面表现较为平稳。”
统计数据显示,春节后首周(包含2月3日、4日),公开市场资金净回笼6950亿元,其中28天期逆回购占比最高达到76[%],净回笼资金53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投放200亿元与到期200亿元冲销,14天期逆回购则净回笼1650亿元。笔者创金客认为,央行在2月4日起暂停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尽管现金逐渐回笼,但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较高水平。
“上周(2月6日至10日),银行间流动性总量较充裕,资金面表现整体平稳。而由于节前大量流动性释放、节后现金逐渐回笼,资金到期压力主要集中在节后第二周。”笔者认为,巨量资金到期压力将主要集中在节后第二周即本周。
在此背景下,央行2月13日重启逆回购操作,但截至15日仍维持资金净回笼状态,同时,自春节以后公开市场操作即持续净回笼。结合节前节后政策利率的陆续上调,业内人士认为,此举显示出央行坚持货币政策中性稳健的明确态度。
“央行于节后首个工作日(2月3日)全面上调公开市场操作各期限逆回购利率,7天、14天、28天期均上调10BP至2.35[%]、2.50[%]和2.65[%],此举是为保证政策利率与市场利率的相关性及政策利率的有效性。”笔者表示。
事实上,值得关注的还有政策利率的期限结构。2月15日,MLF期限结构中6个月期操作规模较上次操作扩大115亿元,1年期扩大1365亿元。业内人士认为,此举体现了通过延长流动性投放工具的久期,间接引导资金成本的思路。“相比续作TLF和降准,长久期MLF可能仍是当前对冲货币投放缺口的最佳选择。”李慧勇表示。
在当前背景下,金融去杠杆仍是政策的重心,利率再次下行的条件之一是经济再次下行。“短期来看,在国内经济总体稳定、PPI加速冲高以及年初信贷融资放量的背景下,利率总体仍将维持在高位。但伴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再次上升、PPI冲高之后回落以及去杠杆的阶段性目标基本完成,将从支持利率上行转为抑制利率上行。”在基准利率稳定的大框架下,通过调整公开市场操作的期限结构和利率,可以实现引导市场利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