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的多位企业家表示,税费跟10年前比,看起来好像没怎么动,但在经济行情不好、企业利润少、人力成本又上升的“寒冬”,税的问题就凸显出来,企业承受的压力很大。
同时,中小企业又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而实体经济的资金又大量流向房地产、金融、IT 等虚拟经济领域,偏虚脱实成为隐患。实体经济振兴的出路在哪里?
税负重,成本上升
“税负很重,主要体现在增值税方面,每个环节都要交税,税大概是利润的三倍,利润微乎其微。比如企业一年交1000万元的税,利润可能不到300万元。”凌兰芳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产业有起落,但一般来说税收是利润的两倍。这已经算好的企业了,很多企业连税都交不出来,税一交就亏损了。
中小企业融资难
一些从事传统产业的企业家这些年一直承受着双重压力,他们告诉记者,他们最害怕的不是政府埋怨他们业绩上不去,而是银行抽贷,宁可虚报业绩也要保持贷款稳定不被抽走,一旦让银行知道经营业绩在下滑,立马被抽贷不留情。银行怕贷出去收不回,企业怕还回去就再借不出来,互相提防,两头害怕。于是银行千方百计加“保险”,除了正常抵押担保外,再让企业经营者的个人财产去“加保”,一旦出现风险,企业与创业者两完。
1月份我国对外投资下降35.7[%] 流向更加聚焦实体经济
商务部1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1月,我国累计实现对外投资532.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5.7[%],流向更加聚焦实体经济和新兴产业投资。
根据商务部数据,1月份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08个国家和地区的983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与2016年12月相比,微降4.6[%]。
此外,1月份对外投资还呈现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活跃、投资融资渠道趋于多元、对外承包工程大项目发展势头良好等特点。数据显示,1月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占对外投资总额的10.6[%],比2016年全年占比上升2.1个百分点。
2017年人民币贷款将向企业部门转移,大力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资本外流等因素导致全球货币政策或出现收紧的拐点,以及金融高杠杆带来的经济风险,我国货币政策的数量宽松也必然遭遇瓶颈。央行正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将货币政策的重心从“稳健偏宽松”向“稳健中性”转移,收紧房贷无疑是“稳健中性”的一部分。2017年,我国经济总体上仍不容过于乐观,不能“猛踩刹车”,而拧紧房贷的“闸门”,努力疏通资金“脱虚入实”,就成为央行等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的重要选择。
实体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15日国家发改委召开了宏观经济运行发布会,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赵辰昕表示,2017年1月发电量、投资等多项经济指标都呈现向好态势。另外伴随着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国的整体经济将继续平稳增长。
笔者公瑾论金主要专注国际经济,投资更需要顺应趋势同时对原油、沥青、白银、股票等大宗商品有深入的研究,有自己的见解。如果你做单不顺或投资经常资金缩水,那么你可以多关注本人。金融领域,博大精深,每天行情波折不断,我所能做的就是用我的研究经验,给大家帮助。投资等商务合作请加(薇.信gongjin688)(长按可以复制),投资有风险,操作需谨慎【解套,解锁,咨询,学习技巧,非诚勿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