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以來,西方世界頻遇“黑天鵝”事件,給世界帶來許多驚詫和笑料。其中,比較大的黑天鵝事件無疑是兩個,一是英國脫歐,二是川普當選。這被認為西方趨向保守和孤立、公開反對自己一手推動的全球化的正式開始。
算來,這輪全球化已經曆時30年。放在曆史的長河中,不過是“彈指一瞬間”;但是,放在一個曆史階段,卻有着異乎尋常的含義,比如它與中國的第二個30年基本吻合;與中國俗語“30年河東、30年河西”基本吻合。世界經濟全球化的30年,正式中國全方位改革開放的30年,是中國全面布局並基本實現工業化的30年,是中國由第七大經濟體走向第二大經濟體的30年。
但是,對於西方而言,事情可能遠不如其預期的那麼美妙。它們的預期是工業制造業轉入後發達國家,財富流入發達國家,它們永遠高踞產業鏈的高端,依靠科技、金融及設計、咨詢等生產性服務就可以財源茂盛。但是,當美國引發了兩次金融危機之後,它們發現一切都不是它們所希望看到的樣子。靠虛擬經濟也就是泡沫經濟制造的財富永遠只是泡沫,到了一定程度就會破滅;
盡管通過“空投美元”這種方式能夠很快修複,但是其代價是更多的負債、更大的泡沫。2016年,美國的GDP總量達到18.5億美元,但其國債超過20萬億美元、國民負債也超過11.2萬億美元。也就是說,美國的GDP中有一大塊其實是“負債”,是畫餅充饑、飲鴆止渴,快樂一時,後患一世。於是,它們開始耍賴,開始不停揮舞貿易保護主義大棒,什麼反傾銷啊反補貼啊反操控匯率啊等等花招迭出,到去年“黑天鵝事件”頻發起,西方的“反全球化”逆流開始走上政治舞台!
對於這樣一種狀況,中國該怎麼辦?中國話:涼拌。當前的局勢看似波濤洶湧、危機四伏,但是,對於中國而言,卻是難得的曆史機遇,是中國在各方面都進入新階段所面臨的新的“窗口期”。而這個“窗口期”對於中國而言可謂“天賜良機”。其所以如此:
第一、中國已經借全球化完成了工業化布局,中國的工業化已經具備內生動力。
第二、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供給側機構性改革需要市場動力。中國的經濟新常態具有“後工業化”的所有特征,那就是服務業為主、消費拉動。
由於中國自身具有的不平衡特征和梯次發展的狀態,中國的市場潛力巨大,完全可以在不依賴國際市場的情況下為中國經濟*不竭的動力源泉。當前的中國供給側結構具三元性,即服務於投資的供給、服務於消費的供給和服務於出口的供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很重要的任務就是把“服務於出口的供給”轉變為“服務於消費的供給”。
筆者怡芳點金【V信sfdj881111】對投資(原油瀝青,天然氣,白銀)等現貨,股票、發售投資有交流需要的朋友。每天行情波折不斷,我所能做的就是用我多年的研究經驗,給大家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