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利益》网站日前刊发美国海军战争学院中国海洋战略研
美国《国家利益》网站日前刊发美国海军战争学院中国海洋战略研究所教授安德鲁·S·埃里克森的文章,称中国在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且拥有世界第二多国防预算的情况下,正进行全球最大规模的海军建设,这也是现代史上唯一一个由“陆上强国”转变为“由陆向海混合型强国”的例子。埃里克森指出,这是一次在和平时期,完全没有西方色彩的顶级海上力量崛起。
即使按照最保守的估计,中国到2020年也将成为世界第二大蓝水海军力量,美国海军情报部门认为其舰艇数量可能会达到313-324艘。如果中国继续按照目前的造舰速度,那么到2030年,中国海军的规模将与美国及其盟友海军相当,甚至在舰艇质量上与美国及其盟友海军相比也没有劣势。埃里克森称,中国已经实现了现代史上最快的造船工业总体增长,因此有能力像苏联那样快速扩充海军实力,这将对美国在亚太地区和世界各地的地位和影响力产生严重影响。
但是,埃里克森在将中国海军的快速发展一顿夸赞之后,又指出中国没有为现役舰艇准备足够的支援和维修基础设施,包括足够数量的干船坞和技术人员,而且中国海军的高在航率,比如在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正在加速其舰艇的磨损。此外,中国在建造大型作战舰艇,如航母和潜艇方面还面临着相当大的困难。
军事专家指出,埃里克森的分析存在很大问题。在海军规模上,埃里克森只看到中国近年来建造了大量新舰艇,却故意忽略中国海军同时期还有大量老旧舰艇服役,所以就规模而言中国海军增长并不快。实际上,中国海军早已抛弃了数量规模型的发展思路,而是在走质量效能型之路,作战舰艇与辅助舰艇的建造比例日趋合理。不仅如此,中国海军在大力发展适应远海作战的大中型舰船的同时,也没有忽略近海作战所需的轻型舰艇,这就是中国在短短数年间建造40艘以上056型轻型护卫舰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见,中国并没有模仿美国发展海军的思路,而是根据自身的战略需求来打造海军力量。
中国没有为现役舰艇准备足够的支援和维修基础设施之说显然不符合实情,因为中国海军这些年服役的舰艇从未因维修能力跟不上而掉链子,相反美国海军舰艇这些年却因维修能力跟不上而频出问题,甚至连航母这样的核心舰艇也因维修能力跟不上而“疲劳上岗”。其实从中美两国造船业的情况对比来看,中国明显要好于美国,因为中国造船厂不仅造军舰,而且也造大量的民用船舶,形成了良性发展;而美国造船业现在只造军舰,没有什么民用船舶建造能力,缺乏发展后劲。随着美军舰艇采购数量的下滑,美国造船业既无力更新设备,也难留住宝贵的技术人员和熟练技术工人,这也是导致美军舰艇建造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
在建造大型作战舰艇方面,无论是航母还是潜艇,均未见中国出现因技术不足或动力装置*不了而导致工期延迟甚至停滞的情况,这说明中国是在解决所有技术难题之后才进行发展,并非贪功冒进。中国的军费长期保持在适度状态,所占GDP的比重很低,因此中国海军的发展速度虽然快,但与昔日苏联海军的快速扩充有着本质不同,而这也是中国海军近些年来始终能够保持发展速度不下降的主要原因。
笔者逍遥金主(微信xyjz874)是金融投资分析师,从事金融行业多年,研究国际局势和热点事件。金融领域博大精深,每天行情波折不断,我所能做的就是用我多年的研究经验,给大家帮助。
究所教授安德鲁·S·埃里克森的文章,称中国在成为全球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