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福布斯》杂志网站2月5日的发文称,以国家主权信用评级为依据,印度没有资格与中国平起平坐。
原文指出:印度没资格与中国平起平坐。在信用评级机构看来。所有主要的信用评级机构都给了中国一个近乎完美的分数,这个分数同美国接近。同时它们给了印度一个近乎垃圾的分数。例如,惠誉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的打分,中国是A+ ,而印度是BBB-。
印度的信用评级远低于中国,很主要的反映在国际借贷中。在国际信用市场上,印度政府未来十年中偿还的借债约为中国的两倍。
这一结论令印度政府官员很难堪,他们指责评级机构厚此薄彼。他们尤其批评这些机构未能客观评估印度的信用等级,原因来自印度的经济基本面已经改善,印度已有着强劲的经济增长率和有力的财政纪律。
同时,印度指出,这些机构对中国的信用评级偏高,尽管中国的经济增长放缓,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率不断上升。
面对印度官员的质疑,究竟哪一方可信度更高?其实不言而喻,肯定是作为第三方评级机构相对会公正一些。不过这个公正不是绝对的,因为信用评级很大程度是融入主观因素的。
就像2008一2009年金融危机前夕,很多信用评级机构对一些产品给出了错误评级,而这些产品帮助推动了危机。
三大评级机构对中国和印度的主权信用评级(从左至右:标普、穆迪和惠誉;第二行为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第三行为印度的主权信用评级)
在较近的历史上,中国有经常项目顺差以及巨大的外汇储备。而印度却有经常项目逆差和不太大的外汇储备。这意味着,中国是量入为出地过活,印度则是入不敷出。
由于印度开始给本国所有人*低息贷款,印度的形势可能变得更糟。此做法很有可能将印度变成另一个巴西。而印度也比中国更容易受到下一次全球危机的影响。总而言之,有多少钱做多少事,务实的财政政策无疑是应对危机最好的出路,印度还须学会量入为出。
公瑾认为:投资如战场,炒房或现货投资都是一样!但在现货市场个人感觉比楼市稳定的多,现货市场就是有经验的人获得更多金钱,有金钱的人获得更多经验的地方。
本文由公瑾论金(微ID:gongjin688)供稿,主要对油银天然气等大#宗商品行情分析和指导,讲真话,是财经爱好者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非诚勿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