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看闹钟不是为了起床,而是看还能睡多久,真正叫醒你的不是闹钟,而是梦想,俗话说无利不起早,欲望和责任是你的动力。金海如此多骄,引无数英雄尽折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大家好,我是公瑾论金(威信:gongjin688)。
在多年保持7[%]至10[%]的经济增速后,经济体往往容易过热,产生各种会破裂的泡沫。最好的例子就是上世纪80年代的韩国经济和90年代日本经济。而今中国的经济一直在增长,完全出乎语言中国悲剧预言家。更甚的是2016年一些指标甚至显示中国经济有复苏现象。但是,本人认为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崩溃危险已过。越来越多证据表明房地产泡沫越来越明显,而且中国经济似乎已经开始越来越依赖政府财政刺激和私营部门的信贷增长。
再来观察发现,中国的经济与大多数西方经济模式存在诸多真正的不同之处,这些不同表明预测中国经济更像是预测一场比赛的获胜者,而不是分析泡沫。与美国不同,中国拥有诸多大型国有企业。这使得中国政府有能力掌控大量资产财富。而美国政府更依赖税收收入和私营企业。当经济出现*时,中国政府可以指导其拥有的国企为保住工人饭碗投入巨资。这相当于通过国有企业实施财政政策,而不是辞退工人或修建新的基础设施。经济不景气时,西方经济体的收入会直接受到影响,而中国将此影响转移至对财富的影响,从而避免出现大衰退。此方式虽然很有用,但同样在中国也会被滥用。事实上,中国已经出现过少企业破产、严重产能过剩和大量低效的企业。
本人认为当企业财富接近枯竭,或国有企业管理者反对这种做法要求有所改变时,问题就会出现。另一个问题是,存在过多生产率低下的企业。因此,当中国经济衰退最终到来时,中国将缺乏美国在其金融危机时具有的对财富的保护性缓冲。中国不仅是个较贫穷国家,它还为了延迟危机在消耗自身的缓冲区。外汇储备缩水和近期债务水平激增进一步说明了一个现象,即财富调整正取代短期的收入下降。
然而在这些问题出现的同时,本人觉得在近十几年里可以了解到的最重要的真相之一是:中国经济体制可以比美国或欧洲的经济体制更长期地延迟经济衰退。相关数据证明,中国经济体制至少在2006年就表现出问题和过剩产能的迹象。
那么,鉴于强有力的经济保护能力,中国有可能避免彻底的经济崩溃吗?中国有很多因素可以支持避免经济崩溃,比如提高劳动生产率,利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以及海外技术转让。过去曾发挥作用但近来不怎么用的,是自由化和改善政府政策。即使中国企业出现问题,可能会破产或被迫辞退员工时,这些广泛的繁荣措施通常会前来拯救。
因此本人觉得,若中国能够实现传说中的软着陆也必须有一个基本前提:政府的财政政策能足够长时间地将问题拦截,使得潜在的促增长力量再次使中国大多数陷入困境的投资和债务负担有效化。
也许持悲观观点的人肯定这样认为:许多中国人并未经历真正的经济崩溃,决策者似乎越来越关注短期利益和保持政治权力。中国每延迟一次重大经济衰退,就鼓励更多债务和更严重的过度投资。这样每次就需要更强有力的潜在积极力量来营救,但是中国的生产力提升和城镇化可能都正在减缓。
但是本人认为无论哪种情况,比赛正在进行,而且全球经济很大程度上依赖这次比赛结果。这是一场债务积累和糟糕投资决策与有利于中国经济追赶的力量间的角逐。而且,今天的经济危机,毕竟是在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基础上发生。这和人均3000美元基础上的危机毕竟不能同日而语。经济发展本身已经带来了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即使整个社会的财富损失了30[%],也不会导致大规模的饥荒。我们不需要渲染经济危机的灾难性后果,而经济危机带来的压力,可能催化经济面,乃至其他方面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