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達年會上王健林宣布,萬達商業2020年以後原則上不再搞重資產,全部為輕資產。除了萬達城配套的住宅外,萬達原則上也不再新增住宅開發。等萬達城全部開發完以後,萬達商業就逐漸從地產開發這個行業退出。王健林為什麼選擇在當下退出房地產呢?
2016年,新房*曆史上首超10萬億,這也許是多年難以超越的一個標杆。必須強調,思考中國房地產,必須認識到房地產發展的環境和要素稟賦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經濟高增長周期結束、貨幣高增長周期結束、國際資本高增長周期結束。這決定了中國房地產市場未來的走勢一定迥異於過去的18年。
但也必須記住,還有三個周期沒有結束:中國城鎮化的周期沒有結束、中國金融資本和土地資本結合的時代沒有結束、經濟對房地產的依賴沒有結束。這是中國房地產不會出現斷崖式下滑的三個重要支撐,也是中國沒有進入所謂的後房地產時代的根本原因。
房地產作為支柱產業的地位永遠不會改變!沒錯,是永遠。看看美國完成城鎮化超過70多年了,但房地產仍然是美國最重要的產業。但房地產的路徑和未來競爭模式都在發生顛覆性的變化,我們會看到很多因循守舊的房企的倒下,至少有80[%]的房地產企業會消失,專營房地產的企業會越來越少。
政策只是看起來很嚴厲,但政策不是房價走勢的關鍵。需要指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句話並沒有透露出太多的嚴厲的舉措,抑制炒房的政策一直存在,炒房也不是2016年房價飆漲的重要原因,根本原因是在穩增長的壓力下房地產政策的極度寬松以及與半推半就的貨幣政策的媾和,極大推動了上漲的預期,炒房是結果,不是原因!抑制炒房只會改變短期預期,而不會改變長期預期。
對於房地產政策的理解,要站在2017年宏觀政策的總基調理解,2017年宏觀政策將“穩”和“風險”都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穩中有進,則意味着房地產政策絕不會嚴厲打擊房地產,2017年,中國沒有打壓房地產的本錢。政策強調要“防止大起大落”,從房地產周期看,着力點在“大落”而不是“大起”,因為2017年的房地產也沒有大漲的基礎。
一些城市明確表示,2017年房價“環比不漲”,“環比不漲”可能成為很多城市效仿的調整目標,環比不漲意在改變短期投資預期,並為未來的長效機制贏得時間。2017年房價最終的表現仍然是房地產自身周期使然。
在21世紀的今天,全民投資的時代,青西大宗微盤推廣全線上市,可以操作原油、天然氣、白銀、手續費低至7個點回本,無點差,可持倉過夜,可中線持有。資金大小都可以操作。注冊的投資朋友可以進群獲取實時指導。筆者昭煊品金經常關注國際形勢和重要消息面,對現貨原油/白銀/天然氣等大宗商品有深入研究。文/昭煊品金:zxzx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