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2年至2014年以来,中国一直被誉为“世界工厂”,中国庞大的劳动力人口红利、廉价的土地资源和相对成熟的基础设施,从世界各地吸引了大量的资本。然而近几年,外资企业撤离中国呈现加速之势,海外资本也在加速流出中国。
1月10日,美国硬盘巨头希捷突然宣布解散中国苏州工厂!2000人瞬间失业,希捷苏州工厂正式贴出了解散公告,公告上称,“由于持续优化运营效率的考虑,根据董事会决定,希捷不得不做出提前解散中国苏州工厂的决定。对于将因此受到影响的相关员工,我们深表遗憾,本次提前解散苏州工厂是细节继续缩减全球生产规模、以更好适应现在及未来市场需求的措施之一。
希捷为何关闭苏州工厂?官方的说法称这是是缩减全球生产规模,适应现在和未来的市场需求的措施之一,不过苏州工厂本身还是盈利的,这也是员工抗议关厂的因素之一,这种情况下还关闭工厂必然有更深的考虑。
其实早在前段时间广东一些来料加工类企业,因为经济下滑,倒闭严重,松下,日本大金,夏普,TDK等均计划进一步推进制造基地回迁日本本土。优衣库、耐克、富士康、船井电机、歌乐、三星等世界知名企业则纷纷在东南亚和印度开设新厂。给中国大陆留下的是,废墟般的工厂,大量的失业群体。
美国硬盘巨头希捷此次撤离中国,说明美国企业也在加速回撤国内。伴随外资企业撤离,海外资本也在加速流出中国。中国的GDP,仅仅离2010年过了三年,中国的GDP已经是日本的两倍了。2014-2016年间外资撤离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在3000亿美元左右,直接面临失业的人口达85万,周边下游企业和关联受影响的人员超过1250万。在中国的外资企业已达28万多家,资产总值超过2万亿美元。
外资撤离的秘密!
不仅仅是三星在有步骤地撤离,松下、夏普、东芝、飞利普、索尼、苹果都已经或多或少地显露出大举撤离的迹象。特别是苹果系,这个万亿产值的商业帝国此前几乎将全部产业链投放在中国,如果一旦撤离,那么无工可打的日子真的就要来临了!
究竟为什么外资企业撤离中国?
首先,中国的生产成本高了。近年广东等地的土地成本持续上扬,提高环保标准的诉求此起彼伏,税收优惠的力度越来越小,外资在华的投资收益率越来越低。用工成本更涨势惊人,次贷危机之后,全球多数国家的劳动力的工资都有不同程度的缩水。但中国劳动力的工资增速未曾降低,多个年份甚至是全球第一。即便如此,中国的工人仍然不满意。去年格兰仕(中山)工人就曾打砸工厂,抗议工资低于他们的预期,最终演化成群体事件。
第二,对外资政策准入门槛提高 优惠政策取消
笔者发现,中国东部的苏州、无锡等长三角富庶地区都提高了投资门槛,对新进的外资企业,不仅没有专门的优惠政策,甚至还对其产业类型、节能减排方面提出很高的要求。此外税收上,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也正在失效。2008年新《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施行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原来执行的再投资退税、特许权使用费免税和定期减免税等税收优惠政策面临取消。
其三,越来越重的社保缴费负担令企业不堪重负。人口老龄化导致的社保支付危机成为各地不可回避的压力,政府对企业为非户籍职工的社保缴费义务不再豁免。以西铁城为例,据媒体报道,工人多来自于两湖、陕贵以及粤东西北等地区,企业原不用为他们缴纳社保,或者缴费水平极低。但2010年前后,全国各地强制要求企业为非本地户籍劳动力缴费,企业缴了费,员工也享受不到好处,起不到吸引、激励员工的目的,纯粹是为各地已退休职工做贡献。
事实上,企业的社保缴费负担已经成为中小生产企业亏损或倒闭清算最为重要的因素了。2014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37667亿元,达当年全国财政收入近三成。说到底,是政府从企业和劳动者手里拿的太多,所以企业觉得成本太高,而工人也觉得所得甚少。由此产生的劳资冲突也成为外资撤离的主要原因之一。
笔者作为一个宏观经济分析师认为,外企撤离中国”的表述易给人造成是因为对中国市场失去信心所致,实际情况是,外资“进”“出”中国一直都是双向流通,并非只出不进或只进不去。假如所有外资全部撤离,那对我国经济是一次致命打击,作为中国国民我们只有强大了自己国家也随之更强,我们应该考虑如何在财富日益缩水的年代完成自我资本的积累,而中国企业们,自强自立吧,为国家而战,为民族而战,为14亿同胞而战!
笔者经常关注国际形势和重要消息面,同时对现货、期货、股票等投资产品有独特的研究。笔者觉得投资是资金管理的一种方式,虽然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同样万万不能。既然选择投资理财,就要对自己的资金负责,自身也要学会如何去规划资金,如果你正好在寻找投资伯乐的路上,笔者(威信:LW50583376)比较强调双方之间的配合,相互交流,相互的去学习,沟通到这个行情,才可能把投资做好,把资金利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