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行业就是一个‘暴利’的行业。”这个观点已经深入消费者的观念之中。
而据《经济参考报》在2014年的报道,眼镜行业还有一句顺口溜:
成本20元的镜架,200元卖给你是讲人情;300元卖给你是讲交情;400元卖给你是讲行情。
那么,卖眼镜真的很赚钱吗?
12月21日,博士眼镜连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士眼镜”)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以下简称“招股书”)在证监会网站上正式公布。通过这份招股书来管中窥豹,我们或许能够找到答案。
博士眼镜近几年净利率均未超10[%]
中国近视眼患者数量高居全球首位。据中国、美国和澳大利亚联合开展的防治儿童近视研究项目前期调查显示,中国人口近视发生率为33[%],为世界平均水准22[%]的1.5倍,青少年近视发病率则高达50[%]至60[%]。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青少年近视率高的国家之一。
而随着中国居民收入不断提高,消费者有能力*多副眼镜以满足不同场合的佩戴需求,刺激了眼镜零售市场的快速增长。据Euromonitor研究报告,中国眼镜零售市场规模从2006年的208.20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673.9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3.94[%]。
这份研究报告还显示,眼镜零售市场由镜架、镜片、太阳镜、老花镜、隐形眼镜和隐形眼镜护理液组成,2015年中国眼镜零售市场中镜架、镜片的所占的市场份额高,分别为39.48[%]和37.09[%]。
目前国内现/货铜、原/油白/银、微/盘等投资火热,有兴趣却无从下手或者已经接触却并不理想的朋友关注分析师威/新(maoxl8)获取每日投/资获/利资/讯,行/情走/势分/析及交/易策/略指/导。
那么,它们有多赚钱呢?
博士眼镜披露的招股书显示,从产品类别来看,其镜片的毛利率高,镜架的毛利率次之,隐形眼镜及隐形护理液的毛利率相对低。
并且还有*商返利这个“免费午餐”。博士眼镜披露的招股书显示,其返利额占比高的是隐形眼镜和隐形护理液。
招股书显示,2013年度、2014年度、2015年度和2016年1-6月,公司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73.29[%]、73.08[%]、75.82[%]和74.23[%]。
在招股书中,博士眼镜也承认“公司的毛利率处于较高水平”,并给出以下原因:
(1)与传统零售行业不同,眼镜零售行业在*过程中需要眼视光专业人员为顾客*验光和定配等服务,眼镜商品的零售价格中包含了眼视光专业和个性化定制服务的价值;
(2)由于眼镜零售行业具有顾客*频率低、租赁支出和人工成本高等特点,需要较高的毛利率以覆盖各项成本费用;
(3)公司在经营规模、品牌影响力、市场地位和管理服务水平方面具备了一定的竞争优势,有利于公司提升*链的整合能力及盈利水平。
看上去,眼镜行业的“暴利”似乎可以坐实了。从博士眼镜的单品价格来看,也的确符合大众的感受:一副眼镜价格上千。
不过,虽然毛利率高,但公司的净利率可不算高。以今年上半年为例,博士眼镜营业收入为2.02亿元,*费用就吞掉大约一半,高达1.07亿元,导致净利润为1677万,净利率8.35[%]。
而从近几年的利润表来看,博士眼镜的净利率都没超过10[%],这样的水平,在零售公司中算是不错的,但确实谈不上暴利。
博士眼镜门店租赁模式遭监管层关注
如果IPO顺利,博士股份就有机会成为“A股眼镜零售第一股”。在21日,证监会网站还披露了对博士眼镜IPO的反馈意见。
招股书显示,截至2016年6月30日,公司拥有292家连锁门店,其中直营门店289家,分布深圳、南昌、北京、合肥、杭州等20多个大中城市。其中,在广东地区的直营零售门店有171家,2013年、2014年、2015年和2016年前6月零售收入分别占公司营业收入的67.01[%]、64.72[%]、67.91[%]和66.67[%]。
令人担忧的是,营收占比如此高的门店,绝大多数为公司租赁取得,租赁时间一般在3至5年。各种原因导致的门店经营场地租赁或合作协议不能续约,都有可能对该门店的正常经营造成不利影响。截至2016年6月30日,公司已到期尚未续约的门店数量为4家。
而且,随着大中城市房屋租赁价格近几年的不断上涨,公司门店租赁成本也在随之增加。2013年、2014年、2015年和2016年前6月,公司的租赁费支出(含物业、水电费等)分别为8530.16万元、9508.87万元、1.06亿元和5757.19万元,占同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6.04[%]、26.33[%]、28.26[%]和28.44[%]。
证监会在反馈意见中直接指出了博士眼镜租赁门店的经销模式之不足,要求公司说明租赁合同期限较短、租赁合同不能续期而闭店、租金及租金总额逐年上升等情况,以及对公司生产经营及业绩的影响。
此外,证监会还关注到了博士眼镜与其股东九鼎系之间的对赌和借款纠纷,需要公司说明是否存在纠纷或潜在纠纷。
文/毛小兰(maoxl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