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香港、新加坡、韩国、台湾是亚洲四小龙,当年亚洲四小龙,韩国、台湾、新加坡、香港,现在,韩国一马当先,新加坡也很不错,香港有点吃力,对内地的比较优势不明显了,越来越依靠旅游业了,台湾也放慢了,制造业当年和韩国同一起跑线的,现在被韩国甩开一段了,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然而,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将“亚洲四小龙”的经济带入了低谷。那经过金融危机的四小龙怎样了,不妨来看一看。
韩国:物价上涨,生活质量随之下降
经常能从韩国人身上感觉到这种失落感。首先是“资源拼搏”型发展模式不能可持续发展。具有韩国特色的“舰队式”大企业集团通过拼劳力、资本、土地等资源,虽然初期能飞速发展,但后劲不足。其次是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为在短期内取得业绩,韩国曾实施了“不均衡发展战略”,把主要力量集中在首都圈内的发展上,造成了“首尔地区肥大症”。第三是过于依赖出口,国内消费却没有拉动起来,这个问题至今仍非常突出。然而,韩国大多数媒体认为,贫富差距拉大、产业竞争力下降等问题都是不可回避的难题,韩国仅仅才迈出第一步。
新加坡:“搭乘中国经济顺风车”,逐步走出低谷
民众的满意度和新加坡政府的表现也有关系。由于对外贸的依存度过高,新加坡经济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一度出现自独立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衰退。新加坡政府及时推出“经济重组计划”,在控制劳动力成本、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加强外部经济联系等方面做出多方面改革。自2004年下半年起,新加坡经济逐步走出低谷。去年,新加坡经济增长速度达到6.4[%],超过预期。电子业、化工业和工程业是新加坡的三大支柱产业。政府计划将生物医药发展成为第四大产业部门,届时,生物医药产值占制造业产值的比重将达到20[%]左右。
香港:内地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香港的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经历和感受。和其他出口导向型的经济体一样,香港在亚洲金融危机中损失惨重。香港经济连续好几年在低谷徘徊。回归祖国之后,依托内地的支持,香港经济逐步摆脱困境,强劲复苏,在“亚洲四小龙”中处于领先地位。2004年香港经济增长率高达8.1[%];去年,香港经济增长率为7.3[%]。今年2月22日,香港财政司司长唐英年宣称,香港已经正式走出亚洲金融危机的阴影,重新恢复了活力。也有专家指出,近年来内地经济不断发展,既给香港带来机遇,也带来了挑战,香港经济特别是支柱产业如航运物流、金融保险和旅游等,受到内地各大城市竞争的压力也正日益增加。
台湾:从“龙首”变为“龙尾”
台湾曾经是“四小龙”中表现最为优异的经济体,多项经济指标名列第一。然而,在民进党执政的短短6年时间,经济却一路走向衰退,各项指标均为“四小龙”之末,早已失去昔日的活力。首先仍然是亚洲金融危机给台湾带来的巨大冲击:台币贬值,出口衰退,失业率大幅上升……随着岛内生产成本的上升与投资环境的恶化,岛内企业逐渐将生产基地转向岛外,结果是台湾外贸出口增长与外销接单增长脱节,出口增长放慢。 现在台湾还有石化、钢铁、半导体、光电等重要产业的支撑,但这些增长优势也在消失之中,未来面临的挑战更大。在两岸不能直航的背景下,台湾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无法发挥,出现严重的经济边缘化危机。台湾离陆越远,台湾经济就越是没有出路。
笔者琴心论金主要专注国际经济,投资更需要顺应趋势同时对原油、沥青、铜、白银等大宗商品有深入的研究,有自己的见解。如果你做单不顺或投资经常资金缩水,那么你可以多关注本人。金融领域,博大精深,每天行情波折不断,我所能做的就是用我的研究经验,给大家帮助。投资等商务合作请加(薇.信719878895)(长按可以复制),投资有风险,操作需谨慎【解套,解锁,咨询,学习技巧,非诚勿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