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国际关系发生深刻变化的一年。种种迹象显示,美国正试图把“两大国际责任”转嫁给中国等。
或者说,未来在两大方面,美国“不愿意”或者“不需要”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了。这意味着,全球政治格局将出现新的变化。
美国不再想维护中东稳定
第一个责任,是中东地区的稳定;如果换一种说法,就是石油、天然气的维稳。
第二个责任,是进一步推动全球化,让国际贸易更加便捷、门槛更低。
我们先看第一问题。事实上,自2015年以来,我在“天天说钱”专栏里曾多次预测过这个变化。之所以在2016年末的时候,再次重申这个观点,是因为刚刚发生了一件大事:美国提前半年,实现了天然气的净出口。
美国已经实现天然气净出口
据报道,美国11月天然气日均出口量为74亿立方英尺,日均进口70亿立方英尺,日均净出口4亿立方英尺。
美国能源信息署此前预计,美国将在2017年下半年完成从天然气净进口国向净出口国的转换。花旗银评价说:美国成为天然气净出口国,是美国迈向能源独立的里程碑。
而导致这一天翻地覆巨变的,是日益成熟的页岩油、页岩气开采技术,以及广泛的使用。
天然气在美国的极大丰富,带来价格的持续下降。目前,美国市场上天然气的价格只有中国的四分之一左右,这大大降低了美国制造、美国运输的成本。
天然气在美国极丰富
英国石油公司(BP)预计,到2021年,美国将实现能源整体上的自给自足,到2030年完全实现石油自给自足。
正是因为页岩油产量的增长,今年年初美国放开了长达40年的原油出口限制,显示了对能源的自信。特朗普比奥巴马还重视美国能源的独立,他上任后会进一步推动美国的页岩油、页岩气行业发展。
但这仅仅是产油(气)国噩梦的一部分,另外一部分是:新能源汽车将很快成熟,到那时绝大多数汽车的驱动力来自电力,而不是汽油、柴油。
美国将实现能源整体上的自给自足
从“二战”前后就开始“NB哄哄”的产油国,特别是中东、俄罗斯、北非,他们傲娇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
七十年代的两场石油危机,给西方世界了沉重打击,让他们学会了“敬畏石油”。在随后的年月里,产油国“躺着挣钱”聚敛了巨大的财富,成本不过每桶数美元的石油,最高卖到了147美元以上。
产油国的财富,通过其主权基金等方式,流入全球投资市场,成为势力强大的“石油美元”,不仅炒高了伦敦、纽约的房价,还抬高了全球股市。想想迪拜的高楼吧,那就是盛开在油井上的“城市之花”。
但这一切随着美国能源自给自足,将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原因很简单,中国等很多能源进口国,也有样学样,在积极推进适合本国地质条件的页岩油气开采技术。
请输入图片描述
至于新能源汽车技术,也在全球同步推进。只不过对于中国来说,能源拐点来得比美国晚,而且至少会晚10年。
未来10年,对中东等外部能源依赖度最高、需求量最大的国家,无疑是中国、印度、日本、韩国等。
美元霸权是建立在石油的基础上
如果说,两次海湾战争基本上维护了1991年至今国际油价的稳定,那么最大的受益国当是中、美、日、印、韩。
这段时期,恰恰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关键时期,所以中国受益是非常明显的,以至于中国人根本不理解“石油危机”、“石油禁运”的残酷。
美国能源正在接近“自给自足”,所以他们开始强调亚太的重要性,开始漠视中东的风险。
比如在奥巴马执政的后期,对ISIS和叙利亚问题,就表现出了冷漠。现在,强调“美国利益优先”的特朗普即将上台,他会更加在乎在中东“维稳”的成本。
奥巴马时期就对ISIS和叙利亚表现出冷漠
中国为什么积极在巴基斯坦(瓜达尔港)、马六甲(皇京港)、斯里兰卡(汉班托特港)、吉布提(吉布提港)等地合作建港,就是希望通过“中国的海外港链”来维护自身的能源安全。
事实上,不管中国愿不愿意,未来中东地区如果再次出现大事,中国必须要参与维稳了,因为美国正在卸下相当一部分责任。
未来中国必须要参与中东维稳
美国不愿意承担的另外一个责任是:领导新一轮全球化。
关于这个问题,美国内部存在巨大的分歧。民主党为代表的精英阶层,希望通过TPP和TTIP搞出WTO的升级版,进一步降低国际贸易门槛,为跨国公司谋取更大的利益。
但美国中下阶层不这样想,他们认为全球化的蛋糕正在被“本国精英”以及“新兴经济体”瓜分,所以支持特朗普上台,以图扭转局面。
英国脱欧、特朗普当选,以及“五星运动党”在意大利的崛起、“国民阵线”在法国的崛起等等,都标志着全球化见顶,或者说西方国家在全球化问题上对新兴经济体“集体违约”。
中国已经在此前利马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表态,愿意扛起新一轮全球化的大旗。
中国正从“资本、产能输入的时代”,切换到“资本、产能输出的时代”,美国战略姿态的调整,恰好给了中国崛起新的空档和机会。
换句话说,美国想甩掉的包袱,很大程度上是中国的机遇!
延伸阅读:
中国坚持开放大门 特朗普保护主义划鸿沟
特朗普威胁要放弃自由贸易协定、对中国征收高额关税,但习近平承诺,中国不会对全球化关上大门。两国领导人的不同主张或将是中国和美国(以及整个西方)分隔开来的鸿沟。
中国或取代美国成为全球化的领导者
综合媒体11月30日报道,美国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几成定局,许多舆论都在评估这一事件的后续影响。对于一个致力于提高劳动力、知识产权等标准,同时明显带有地缘政治考量的多边架构协定来说,其主导者的退出,确实可能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这些影响主要涉及全球化进程、区域经济和地缘政治三个方面,中国作为全球经济体系的主要参与方和自由贸易的倡导者,同样会感受到TPP停摆的影响。如何判断TPP停摆对全球经济体系的利与弊,能否透视TPP停摆背后全球思潮的变化,怎样应对TPP停摆后可能出现的种种变数,对于中国的自身利益、对外关系和全球经济都至关重要。
值得一提的尽管特朗普威胁要放弃自由贸易协定、对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征收高额关税,但中国承诺,中国不会对全球化关上大门。
中国将在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并承诺加大放宽外商投资准入。他在秘鲁利马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说:“封闭和排他性安排不是正确选择。”“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只会越开越大。”
希望中美两国一道努力,拓展各领域合作,以建设性方式管控分歧,推动中美关系取得更大进展。特朗普的保护主义政策使人们担心会爆发新的贸易战。德媒称,未来的这位美国总统不太看重与东南亚和欧洲的自贸协定。
这是将中国和美国(以及整个西方)分隔开来的鸿沟。这一矛盾揭示了目前对自由贸易看法不同以及政治评价不同的原因。在西方这导致政治行动在一定程度上停滞不前,这在与美国和中国的自贸协定讨论上可以清楚地看到。
赢家是中国。以美国这样从全球事务中抽身并保持孤立的方式继续下去的话,中国将通过多种方式的交织在经济和金融方面具有话语权。
报道称,一般来说这没有任何应受到谴责的地方。但是,中国正借此来确定标准和规则。如果西方从这一进程中退出,那么权威参数就将由中国来决定。随着特朗普当选,这种发展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大——中国可能从中获得决定性益处的发展。而由此开始的并不是太平洋世纪,而是中国世纪。
笔者经常专注研究国际形势以及各国之间的动态,对原油,白银,铜等大宗商品现货等有深入的研究,如果你做单不顺被套单、锁单或投资经常资金缩水,那么你可以多重视本人的文章。
添加薇信:HH77972546获取每日投资获利资讯,行情走势分析,交易策略指导。投资有风险,操作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