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种成本大涨,国内外市场需求不景气的情况下,一些资金不足、订单锐减、缺乏创新、负债高企的企业将率先倒下,实体行业新一轮的破产倒闭潮已经来临。预计未来几年,制造业倒闭潮将呈现集中爆发之势,行业大洗牌不可避免。
7月25日——
河北霸州一家2014年才刚刚成立的一家家具厂老板在几名供货商的围墙押送下跳车跑路!共欠下工人60多万工资和百万货款。
7月27日——
意大利朗文国际集团(香港)有限公司老板老板欠款百万跑路。据称该厂所有员工工资未结算,展会上收了客户几十万定金、货没发就跑路了。
7月29日——
成立于2006年的威业家具厂员工聚集在工厂大门外,打出横幅和各种标语,声称“威业家具厂老板跑路”。据了解,该厂已经两个月未发工资,而老板电话无法打通。
7月30日——
材料商聚集在成都南方工业园文臣沙发厂(全名“香港文臣家居有限公司”)门口希望能追回材料款,据称老板已经在7月29日跑路,该厂已经三个月工资未发工资。
在这之前的五六月份,珠三角也接连发生标卓、永信、裕健、冠升、雅来特家具行业倒闭潮。而在电子业、鞋业、服装业、玩具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倒闭潮也是一浪高过一浪。
而这些倒闭的企业,大多属于中小企业。由于中上制造业大多没有自己的品牌,主要靠贴牌或低价优势来获得市场份额。在市场蓬勃发展的上升时间,这种模式尚能获得生存空间。但在市场不断下滑的情况下,企业被迫走上降价之路。结果出现“面粉贵过面包”的现象,企业现金流越来越少,最终破产倒闭。
据初步估算,2014年我国中小制造企业吸纳就业人数约1.5亿人。如果未来五年内中国有三分之一的中小企业被洗牌,将会有5000万人失业,如果有一半的中小企业倒闭,则会有7500万人失业。如果考虑到富士康、金仁宝、三星、裕元这些拥有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就业人口的大型制造业正在或即将撤出中国,未来中国制造业的失业人口将远超想象。
想到这里,我突然明白李克强总理提出“全民创业”的良苦用心了!
实体经济的出路在哪里?
传统实体店要顺势而为,迅速接入线下支付并布局线上。千万要记得借势,善于借势用力,线上选购线下体验是消费者的消费方向,而真正体验的是线下传统实体店面。传统实体应该定位好自己的方向,有完整的服务体系,数据管理体系,精准的营销对象,做好店铺的合理营销手段。如果只是仅仅靠单一的传统营销,乏味的模式,最终是要被人家干掉。这个时代干掉你的不是电子商务,是趋势。实体经济的转型之路,任重而道远。
第一,互联网工具。互联网是一次基因再造,改造我们所有跟消费者的关系,改造我们的生产线,改造我们几乎所有的能力。
第二,工匠精神。如果你只具有互联网的能力,只用互联网改造的企业的话,其实只是完成了改造的一段,对于制造业来讲,制造一双皮鞋,我为什么穿这双皮鞋?不是因为你营销做的好。是因为我穿这双皮鞋很舒服,德鲁克讲一句话,商业的本质是你做一双皮鞋卖给那个消费者,这个消费者穿这个鞋子在脚上很舒服。
第三,我们要改变我们的创新能力,要积木式创新,我们要开放我们的创新平台,我们要成为全球产业变革中的一部分。什么叫新中国制造,中国制造,我们把它改变命运,我们还是要回到产业本身,还是制造。但无非是变成了一些新的因素。
在当下这个经济环境下,怎么找准方向?
跟紧趋势,积极参与新经济!
中国的经济未来的转型一定是大趋势,所以我们的企业家应该积极地去参与新经济的投资,这个我觉得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在我们传统的一些旧经济领域,我觉得没有必要再进去了,现在在供给侧改革有力的动作之下,应该采取防守。
当然企业需权衡好进取与防守,举债加杠杆的进取就不可取
另一趋势,中国企业正积极“走出去”。
现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主要原因排在第一位的是属于垂直整合和横向扩张这两条。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很多尤其南方包括江浙广东,很多中小的民营企业它都已经完全成为全球整个产业供应链或者制造产业链里面很重要的一块,有个别优秀的民企从汽车零配件,成了这个全球最有竞争力也是最主要的给知名的美国系、德国系、日本系的整车装备公司提供零配件供应的企业。他们有的时候希望到海外去做垂直的和横向的扩张。而另外一个垂直的扩张,我们觉得非常的看好就是属于在中国做得很好,中国也在参与到国际的产业链里面,我发现到国外的竞争对手和同行里面遇到了困难,大家知道我做过几年的化工并购为主,世界的大宗商品化工里面有一句话,中国人能做的基本上别人就不要进去了,因为我们的成本优势,我们原来的劳工优势以及谈率的讲,很多化工品最后的收购方都在中国。
中国企业走出去未来会是长期存在的一个现象,而且中国企业成熟度会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而逐步的提高和改善,中国企业创造的价值会随着将来中国出现无数的好企业,相当于美国的GE、NTMT,包括其他最先进的德国系、英国系的大企业。
给转型企业的小小建议——
1、分析当下自身的问题,长远规划、确定路线。
2、不盲目跟风,看清自己的需求。
3、以稳求生存,生存方能壮大。
4、有底线,留后路。(不玩价格战,保价格保质量。)
实体店与电商竞争确实极不对称,实体店面临增值税、营业税等税种,还有卫生、消防、工商等费用,最后还有逐年攀高的房租,这些支出可不是小数目,而电商恰恰可以规避掉。也说是说,实体店将这些支出转嫁给了消费者,而对于电商而方,恰恰相当于让利给了消费者。于是,线上线下已然出现了两种价格机制。众所周知,消费者是有选择权,他们当然想规避被杀猪的可能。
因此,现在最现实的,还是探讨一下商业竞争不公平产生的原因。原因非常简单,一是市场定价机制未建立健全起来;二是线上线下税费没有完全统一起来。二相综合,导致市场彻底搞乱,就陷入了目前的乱局。
看看邻居日本,互联网化程度其实领先中国,但实体店依然是民众的首选,电商是作为在体验之后的便利性辅助。为什么会出现与中国截然不同的局面?原因自然是日本交的是消费税,线上线下都一个样,价格都是透明的,而实体店的服务又做到了贴心到家程度,给人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这样一来,电商就没有太大的竞争优势了,至于能够维持一种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答案似乎非常明确,一方面亟需线上线下公平竞争的市场体系的建立,另一方面则是在强调工匠精神的今天,把产品做到极致,打造自己的品牌,或许是一条出路。第三是学会跨界打劫。这是一个跨界打劫的时代,你不跨界,别人就会跨过界来打你。卖手机的做汽车、做聊天的开银行、玩游戏的卖脑白金,如果有一天你输了,连对手是谁都不知道。这就是时代,这就是命运。
笔者寄语: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对于中国经济来说,汰旧换新是一个自我修复、自我强化的痛苦过程。我们希望中国的这一代90后能继承和发扬新时代的商业文明,不断的创新和创业,改良中国私企的基因,从而创造更加公平的商业氛围。变化,是这个时代最扣人心弦的主题,我们正在迎来中国社会最激荡的变革。
笔者振金寰宇(威信:zjhy8668)是金融分析师,市场风气云涌千变万化,心静方可游刃而有余;从事金融行业多年,现如今实体经济低迷,金融成为大形势,方有顺势而为,才能跟上;金融领域博大精深,每天行情波折不断,我所能做的就是用我多年的研究经验,给大家及时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