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这既是强化其前沿防御体系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行所谓“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需要。
近年来,美国积极推进由预警卫星、预警雷达、远程制导雷达、拦截弹等组成的*防御系统建设,谋求其在全球战略部署。韩国宣布在星州郡部署的萨德反导系统,就是美在亚太地区部署的一个节点,这既是强化其前沿防御体系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行所谓“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需要。
1969年苏联完成部署的“橡皮套鞋”反导系统,于1984年实现了中远程弹道*的双层拦截,这是世界第一套反弹道*系统。随着防御“盾”的不断加强,应运而生的“矛”——突防技术也在快速发展,其主要技术手段包括隐身技术、诱饵技术、电子对抗技术等。
隐身——
降低敌方探测能力
隐身技术,是指可隐藏或改变目标本体的真实特征信息,降低敌方探测设备侦测能力的技术。隐身技术可分为雷达隐身技术、红外隐身技术和再入光电特征控制技术等。
美国是最早开展现代雷达隐身技术研究的国家。最初是采用木头等低散射材料代替金属,随后以外形设计为主,辅助一些材料或吸波涂层等技术,以降低目标的雷达散射量值。
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以F-117为应用背景,美国提出“黑色计划”,飞机本体采用外形设计和吸波涂层技术,在海湾战争中其隐身设计获得成功验证。AGM-129A是美国新一代远程空对地战略*,其隐身设计是采用光滑大曲率半径流线型弹体和外表光滑尺寸较小的翼身结合体,此形状可避免直角反射体引起的强散射,减小侧向散射强度,具有极高的隐身性能。
法国于1989年开发了阿帕奇隐身*,头部采用尖点棱锥形,由4个共点的大后掠面组成。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英国空军首次使用该型*,其隐身效果显著。
模拟——
引诱防御系统犯错
诱饵技术,可产生与威胁目标的身份特征相似或更强的信号特征,并与威胁目标共同行进,引诱防御系统的探测与识别,也称假目标技术。诱饵技术可分为雷达假目标、红外假目标、雷达/红外复合假目标等。据了解,目前国外已研制的弹头诱饵主要包括3类:模型诱饵、多特征诱饵和反模拟诱饵。
模型诱饵,此诱饵与弹头形状相仿,具有与弹头相似的雷达截面,能够模拟弹头的动态特征。同时,为了有效应对低轨天基红外侦察系统,模型诱饵与弹头保持了相近的温度,发射大致同等的红外能量。
多特征诱饵是模型诱饵的改良型。在真弹头与诱饵之间制造一定的差别,以避免弹头成为能唯一区别于其它诱饵的物体。例如,使各诱饵长度和曲率半径有所差异,采取产生不同温度的表层,以此达成各种诱饵雷达截面、红外特征、惯性运动的多样化。
反模拟诱饵是通过对弹头本身进行伪装,以提高防御系统识别难度。主要有:包络球技术,即气球将弹头包起来,并释放多个同类气球,雷达无法判别每只气球里是什么;多层绝热防护罩技术,即利用多层金属包裹的塑料伪装弹头,使雷达无法穿透;诱饵云技术,此种方法是用一团雷达反射诱饵云替代金属气球或绝热层,由于雷达无法探测到其中的弹头,可以起到隐蔽效果。
干扰——
对辐射源进行“围猎”
电子对抗技术,可在威胁目标周围产生噪声背景或构建多个虚假信号源,以降低探测设备的作用距离或识别能力。俄罗斯目前在役的最为先进和成熟的路基机动洲际白杨-M*,就配有相当数量的箔条、大功率电子干扰机等电子对抗设备。
“矛”与“盾”的对抗态势总是水涨船高,先进的突防技术是破击防御体系、夺取战争主动权的重要手段。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力图将雷达、通信、电子战系统集中于一套平台之中,目前已经发展到第4代。2004年9月,美地基中段弹道*防御系统实际部署,并宣称具备防御作战能力。21世纪初,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提出“狼群计划”,开始了网络化电子战技术的研究,通过使用大量相互协作的小型干扰机,像狼群围攻猎物一样对敌方的辐射源进行“围猎”。
【延伸阅读】
普京为中国支了一招:韩萨德部署沦为炮灰
美国在韩国部署的萨德反导系统
萨德确实很牛,全名是“末端高空反导拦截系统”,这可是一款能衔接大气层内外,并可攻击中段和末端高空弹道*的反导利器。我们都知道,大气层“空天”的法律界限是100公里,100公里以下称之为“空”,100公里以上称之为“天”,萨德*的射高就是40公里到150公里之间,这也就是横跨大气层内外的“空天”领域,这个还只是萨德基本型号的保守数据。
这里提到萨德*具备中段拦截的能力是指针对中短程战役战术弹道*,因为这类*的中段飞行高度也就在100多公里范围内,萨德*可以够得着这类*的“自由飞行的中段”。至于说到其末端高空拦截能力,则主要指的是拦截那些中远程及洲际弹道*,毕竟这类*的“中段”大多在几百公里以上,只有其再入大气层的末端高空时才会进入到萨德*射高的打击范围内。可以说,射高是萨德*的优势之一。
萨德*的另一个优势就是看得清,想看远就看远,想看近就看近,远近皆宜。萨德*系统具备一部X波段多模式工作状态的雷达系统,其中一种工作模式就是“前置预警”模式,这种模式就是重在“看远,用来预警”,这个探测距离可达2000公里,完全可以覆盖中国东北、华北、华中和华东大部分地区,以及俄罗斯远东的部分地区。萨德*系统的另一种工作模式就是“火控导航”模式,顾名思义,就是引导萨德拦截弹准确攻击被拦截弹道*,这个制导模式的工作距离为200公里,这也就是为什么总是说萨德*系统作战半径是200公里。
萨德*更为牛的是其击杀弹道*的方式——动能碰撞技术KKV,也就是不再用可靠性不高的“近炸”方式摧毁来袭*,而是通过战斗部动能碰撞的方式彻底摧毁弹道*战斗部,但这种击杀方式对制导精度要求极高。
韩国民众削发抗议萨德入韩
萨德牛也就牛在这几点上,难怪美国*防御局局长叙林就夸下海口,萨德反导系统拦截率为100[%],萨德系统在13次拦截试验中均命中目标,其中有6次拦截试验针对射程不足3000公里的近程及准中程*,其余为远程*拦截试验。但叙林也不忘强调一点,就是将部署到韩国的萨德系统并不会被纳入美国的*防御系统,且不会针对中国。
其实萨德的牛还不仅限于此,“萨德II型”*已经在研制之中,其综合作战能力更强,具体体现在其作战半径扩大3倍达到600公里;其射高将与中段拦截的“标准-3型”*重合,具备真正意义上的中段拦截能力;此外,“萨德II型”将定位瞄准了更为高大上的临界飞行的“高超音速飞行器”,因此其所带来的威胁就显得更为巨大。
俗话说,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美国*防御局局长叙林的话肯定不靠谱,部署在韩国的萨德不纳入美国反导体系,这是哄三岁孩子玩呢!反导体系中的三大环节,早期预警、作战指挥、作战拦截,前两大环节都掌控在美军手中,拦截弹在谁手里并不最重要,更何况这批准备部署韩国的萨德本就是美军在使用,与韩国没有关系!在韩国部署萨德本就是中美之间的大国军事博弈,韩国就是一个甘当牺牲品的小棋子罢了。早在2016年之前,就有传言“萨德”入韩,其实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因此解放军早有应对,完全不用担心。俄罗斯的玩法就是“哪里有美国反导系统,哪里就有俄罗斯的伊斯坎德尔*”;同样的道理,“哪里有萨德系统,哪里就有东风*”。
作战时可以硬对硬,但平时则不行,这就需要软硬兼施。既然你总是用X波段雷达“偷窥”我们,那就不断释放假信息、假电磁频谱信息,以及更大功率的电磁干扰信号定向“照射”对方,此外还可以利用目标佯动、电磁欺骗等各种手段迷惑对方。至于有专家说可以利用极大功率干扰设备“烧毁”其雷达,但这个说法似乎难度不小。“萨德”入韩肯定是坏事,但也可以转为“练兵”的好事,这可不是贴近实战的概念,这就是实战。因此,萨德也会让解放军应对美军最先进武器装备的能力大增,这也不得不说是拜美军所赐的机会。从辩证法的角度来看,坏事变好事本身也就是一件好事!
其实纵观国际热潮,唯有心静如水,方能气贯长虹,无论你还是现货投资市场迷茫,还是在行情里不知所措,套单、锁单或者盈利不佳的都可以和笔者聊聊。跟紧国际动态,解读市场热点、盘前分析以及后市策略,分享投资技巧,助你捕捉最及时的买卖点和操作策略关注个人V-信:kam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