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现货分析师'辉财聚金'梳理编辑,更多现货金融投资资讯可添加本人威//信:HC88820获取
国庆节以来,两地人民币纷纷跌破6.7重要关口,创6年新低。尽管市场上官方发声认为人民币不具备持续贬值的基础,但观察人士认为,有多个理由可以预判人民币将表现疲软,包括美联储将要加息,法兴银行总结的人民币跌势往往持续2-3个月的历史经验,以及德意志银行表示11月-1月期间中国的季节性美元需求会让人民币压力偏大。
而昨日统计局公布的今年三季度GDP增速为6.7[%],这一数据符合预期,有利于维持当前经济稳定预期,但有评论认为,是时候该把数据拉下神坛了。
人民币贬值压力犹存
国庆假期之后,人民币连续下跌,汇率走势再度引发市场关注。特别是土地新政出台之后,市场上更是流行着“保土地还是保汇率”的提法。分析人士认为,近期人民币兑美元贬值压力加大主要源自美元指数近期陡峭上升影响,后者又源自市场对美联储在今年12月加息预期的增强。尽管人民币汇率定价新公式可以部分缓解人民币兑美元贬值压力,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年底跌破6.8,在明年年中跌破7.0的概率依然很大。
中国银行分析认为,四季度人民币贬值压力犹存,但下行空间有限,宽幅震荡的态势有望延续。
此外,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员刘杰表示,10月份汇率走势如何至关重要,将在一定程度代表央行未来汇率政策的方向。“如果10月份人民币汇率出现有序、缓慢的下行,那么意味着央行可能在未来扩大人民币双向波动的容忍度。
目前,人民币汇率距离中国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盯住美元的6.83水平仅剩1.4[%]距离。这一轮跌势跟8-9月份的情况截然相反,那时候,我国主办G20峰会召开在即,且人民币行将正式进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货币篮子,市场认为央行将会维稳人民币汇率。
这一数据不靠谱 该把它拉下神坛?
另外,三季度目前公布的数据普遍乐观,10月19日,统计局发布中国第三季度GDP经济数据,为6.7[%],与上半年持平。昨日公布的中国9月金融数据总体向好,延续了8月的回暖趋势。新增人民币贷款1.22万亿元,环比增加29[%]。M1-M2“剪刀差”进一步收窄至13.2[%]。
有分析认为,中国三季度GDP数据恰如预期,对于当前市场是最好的结果。甚至有乐观派的学者认为中国经济L型拐点已过,看空经济的必犯大错。2016年以来,数据表明中国经济确实已经进入L型下半场:GDP连续三个季度维持6.7[%],工业增加值在6[%]附近中枢震荡,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投资企稳回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10-11[%]之间窄幅波动,均表明2016年经济已经见底,而且已经持续三个季度。
但依辉财来看,其实市场上除了个别学者对中国经济乐观以为,大部分学者中国经济的看法都是较谨慎。
但路透社援引《WALLACE专栏》观点认为,该数据值得推敲,不能把它推向神坛。
文章认为,它是经济领域的至尊魔戒,是压倒一切的数据。国内生产总值(GDP)这个指标让决策者全神贯注,也让市场着迷。交易商根据对GDP表现的预期来对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美联储/FED)政策的预测进行微调。还有些预测机构想要提供实时预测。然而这个指标显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靠不住。
文章并举例说明:
想想2014年日本经济表现引发的争议。据官方数据,当年日本GDP下滑0.9[%];但日本央行最近根据其他数据来源进行的研究结果则是,GDP增长了2.4[%]。
再举一个例子:英国1990年代初期的经济衰退在当时看来很严重,GDP从高峰跌至低谷下滑了4.3[%];但现在的数据显示降幅只有2[%]。哪种情况更符合实际:是决策者经历并利用当时可获得的数据计算出的大幅滑坡,还是此后经过多次修正得到的较为和缓的数据?
文章认为,GDP数据愈发不能代表数字时代。Facebook等网络巨头提供免费服务,但GDP数据不包括价格为零的产品。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在线预订旅行事宜,而非通过代理商,但他们这种行为与无薪的家务活动一样,并不计入GDP。除了难以衡量数字产品对GDP的贡献,在数字时代以国界来划分经济活动的界限也越发过时。
辉财认为,路透社援引的这个观点,其实太片面了,如果说GDP数据不靠谱,那金融数据向好,PPI时隔54个月浮出水面,这些都显示了中国经济企稳向好,难道都是巧合?GDP数据还是可以参考的,只是影响未来经济走势的因素比较多,一是金融环境是否能够继续保持良好;二是土地产业是否能够良性运行;三是国际市场需求状况能否改善;四是国内需求能否扩大,新的消费增长点能否形成。上述因素没有完全明朗之前,对未来经济趋势还应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你们呢怎么看?留下您的评论高见!
笔者辉财聚金(威信:HC88820)是金融投资分析师,从事金融行业多年,本人对现货白银、天然气、原油、铜等大宗商品有深入的研究。金融领域博大精深,每天行情波折不断,我所能做的就是用我多年的研究经验,给大家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