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石油市场都在担忧中国是否会暂缓石油战略储备。因为这关系到国际原油期货价格是否能稳定的关键之一。
据统计,全球石油需求增长了130万桶/日,而中国增加了90万桶/日,日增加量是全球日增加量的69[%]。中国石油进口大多进入了战略石油储备。2016年中,中国石油战略储备已从2014年中国石油战略储备30天左右,快速飙升至51天,总量达到3.69亿桶。不过,仍未达到国际能源署设定的90天安全标准。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是现今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储备国,目前已达到7.27亿桶,达历史最高位,其和日本的战略石油储备天数均达到150天以上;德国的战略石油储备也达到100天以上。
众所周知,安全、充足、稳定的能源供应已经是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石油作为国家经济、政治和军事的重要战略资源,对国家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美国总统奥巴马曾说过:“谁掌控了石油,谁就掌控了世界经济的命脉。”石油作为一种战略物资,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石油约占全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40%,是中美欧日等经济大国的经济命脉。
事实上,原油从一开始就成为国际政治博弈目标和手段的的角色,原油“阴谋论”也并非无稽之谈。
俯瞰历史。1973年10月,中东第四次战争爆发,阿拉伯国家为了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美国,拿起“石油武器”,采取减产、禁运、提价、增加本国参与股权和国有化等措施,对西方国家实行石油禁运,开展了一场震动世界的石油斗争。国际基准油价由1973年的3.011美元提高到1974年1月1日的11.651美元,飙升了将近3倍。这就是第一次石油危机。
第二次石油危机发生在两伊战争期间。1979年,伊朗爆发革命而后伊朗和伊拉克开战,使石油日产量锐减国际石油市场价格骤升,每桶石油的价格从14美元涨到了35美元。第二次石油危机也引起了西方主要工业国的经济衰退,美国政府估计,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在第二次石油危机中大概下降了3[%]。
1990年,海湾战争爆发。时任美国总统的老布什表示,如果世界上最大石油储备的控制权落入萨达姆手中,那么美国人的就业机会、生活方式都将蒙受灾难。对美国而言,海湾石油是其“国家利益”。当时油价一路飞涨。三个月的时间石油从每桶14美元,到突破40美元。不过,这次高油价持续时间并不长,与前两次危机相比,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要小得多。
尽管国内部分人士对原油阴谋论持怀疑态度,但有一点不能否认,无论是当年的苏联解体,还是曙光初现的伊朗核问题以及最近几年制裁俄罗斯经济,都能看见原油阀门的松紧作用。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通过原油的供给来限制和颠覆其他国家的政权已是当今霸权主义常用的武器。
中国从1993年开始成为石油净进口国, 2001年3月,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就已经明确写入了国家“十五”计划并公开向全世界发表。
尽管目前离国际石油储备安全红线还有一段距离,但根据业内人士预测,按现在储备的速度,中国有望在两到三年内完成90天的石油储备目标。不过,如果国际原油期货价格持续上涨,中国进口原油的步伐也会随之放缓,冤大头谁也不做。
如果完成石油储备目标或者超越这个目标,不仅为中国在抵御原油阴谋上增加了砝码,而且还能通过原油储备带动相关产业经济的发展,可谓一举多得的好事。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国家石油储备体系建设都是先颁布相关法律,再进行基地建设和石油储备等后续工作。换句话说,当中国完成石油战略储备也意味着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石油储备体系。好处在于,极大增加抵御国际石油危机的能力。比如,1975年,日本制定了《石油储备法》,建立了基本的石油储备体系,虽然日本的石油产量仅为其需求量的0.2[%],但以其较为完善的石油储备体系成功度过了多次国际石油危机。
非止如此。原油储备还有较强的“赚钱”能力。美国经验显示,完善的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策略,确保了其吸放储时机的选择,通过“高抛低吸”策略节约了大量成本。比如,2014年3月油价处于100美元/桶左右时,美国能源部抛售了500万桶战略石油库存。今年上半年油价跌至50美元/桶左右时,美国能源部为了补充库存,购买了大约430万桶原油,这一“高抛低吸”策略,预计美国方面因此获利2亿多美元。
此外,石油战略储备还能带动民营石油仓储行业的蓬勃发展。目前中国民营石油仓储能力超过了2亿吨,是国家已建成战略储备能力的10倍多,但同时民营石油储备库实际利用率非常低。如果利用民营企业原油储备库进行国家石油储备,既能够快速提升国家石油储备能力又能够盘活民企闲置资产。有专家预测,中国将进入民间石油商业储备的黄金时代。
本文作者/潘安点金(微信号:panandianjin)纵观国际热点,同时对国际能源市场研究数年,对于市场分析、策略解析以及资金管理有独特见解。如果你还在期货、现货、天然气、油、沥青、贵金属投资市场迷茫,在行情里不知所措,套单、锁单或者盈利不佳的都可以直接咨询本人,获取更多大宗商品资讯,理财产品知识,行情分析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