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清算银行(Bank of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简称BIS)18日发表了最新一期的《季度评论》(Quarterly Review),阐述了该机构对全球金融领域新状况的见解。BIS总部位于瑞士巴塞尔,被认为是央行中的“央行”。
不协调市场
据法新社报道,BIS认为,金融市场在英国脱欧公投后快速复苏,其势头超出预期。BIS警告称,市场反弹有可能忽视了未来的显著风险。
在6月23日公投后的两个交易日内,多数主要股指下跌5[%]以上,而覆盖面最广的伦敦证交所指数暴跌15[%],英镑兑其它主要货币贬值约10[%]。尽管最初出现了如此剧烈的反应,但市场看上去已经很快克服了剧震。这主要是由于央行实施干预的意愿带来了安抚效应。
BIS货币和经济部门主管博里奥(Claudio Borio)在一次电话会议上对媒体表示,鉴于公投所引发的政治和经济不确定性,市场复苏的速度令许多人感到意外。BIS指出,全球增长“展现出温和但持续的加速迹象”,同时“投资者风险偏好似乎已经恢复”。具体表现在,金融市场波动性减弱了、大宗商品价格小幅走高、企业信贷利差收窄、股市上涨、金融投资恢复流入新兴市场。
不过,从一些市场的“不协调”迹象来看,总体情况可能没有表面那么向好。比如,债券收益持续走低,同时收益率曲线趋平。博里奥认为,这是典型的“低增长前景的先兆”。
BIS还对持续低利率或负利率地区银行的盈利能力表示担忧。BIS称,对长期低利率的预期,促使投资者在股市中寻求收益,从而导致了“情绪高涨”,同时这又“突出了不协调感”。
金融市场更加依赖央行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博里奥称,金融市场近来的表现又一次凸显出市场对央行的依赖程度变得有多高。他说,各国央行负担过多,这种状态持续时间过长。
BIS多年来一直警告全球经济过度依赖各国央行,央行们印钞的权力使其得以对危机做出迅速反应。但结果是,即便潜在经济形势没有发生变化,央行资金还是推高了资产价格。博里奥说,外界对近期市场表现的感觉是喜忧参半。人们会问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市场价格是否充分反映了眼前的风险?他说:
“市场对估值的质疑似乎已经生根。只有时间会说明一切。”
全球信贷依然疲弱
最新的《季度评论》还指出,2016年第一季度全球信贷仍然疲弱。路透社援引BIS分析报道说,在全球范围内,针对美国以外债务人的美元计价银行贷款自金融危机以来首度减少。
针对新兴市场的美元贷款以及针对非欧元区成员的欧元贷款也出现下滑。这显示出,美元走强、新兴市场疲软以及金融市场不确定性挫伤了信贷需求。
据BIS统计,尽管债券市场信贷增长4[%]提振了整体美元信贷,但今年第一季度,全球范围内针对美国以外债务人的美元贷款同比下降0.7[%]。针对非欧元区债务人的欧元贷款自2014年以来首次下滑。BIS表示,这反映出欧元区银行业的新一轮疲软,以及一些机构缩减了国际借贷。
不过,虽然债券收益率处于历史低位,但债券发行量的上升推动面向欧元区之外居民的整体欧元信贷增长4.2[%]。这体现出,在欧元区和美国货币政策的分化令两地收益率之差扩大之际,欧元被用作融资货币的趋势得以持续。
2016年上半年,全球总体债务发行量出现反弹,尤其是第二季度。截至第二季度末,债券发行量同比增加2.1[%]。
外汇避险需求上升
BIS还发现,外汇避险需求近来出现增加趋势。据彭博报道,BIS称,个别央行的非传统政策压低了一些最大经济体的利率,从而间接引起了外汇避险。
量化宽松等刺激措施已经导致超过8.3万亿美元主权债务的收益低于零,而这促使债券投资者在海外市场寻求更高收益,也促使企业前往外国市场寻找更低成本的借贷。这些举动都带来了对冲外汇风险的需求。
多数风险对冲是利用货币互换完成的。BIS另一份三年期调查显示,今年4月份,货币互换的日均成交额比三年前增加了6[%]。
BIS在季度报告中称,最近几年,主要经济体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导致信贷利差收窄,从而加剧了跨币种的投资和资金流动。该机构举例说,日本人寿保险商对海外收益存在追求,这促使它们在对冲外汇风险的前提下,对美元计价债券进行更多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