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女性在外汇市场非常有名,她们热衷于炒汇,进入21世纪才10年,东京外汇保证金市场就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上午明明正处于某种市场行情中,但到中午突然进入拐点,大量资金同时进入或抽出,将下午的市场搅成一团乱麻。经过一番调查,工作人员发现,是家庭主妇们忙活完上午的家务,吃了午饭,各自到最近的网点办理外汇业务。因为日本主妇的生活极其规律,全国几百万家庭主妇不约而同地一起出动,造就了这一奇特现象。
深入调查后才发现,家庭主妇已经占据日本外汇保证金市场近1/3的成交量,已经形成了一只具有强大金融影响力的“太太军团”。
当时,日本主妇们喜欢卖出手中的日元,买进银行利息较高的澳元或新西兰元,并存入当地银行。新西兰人发现日本人账户中有许多姓“W atanabe”(渡边,日本四大姓氏之一)的,就称呼这些外汇市场上的日本主妇为“渡边太太”(MrsWatanabe)。这样,“渡边太太”一词也就和日本女性扯上了干系。
到了2007年,“渡边太太”大量抛售日元。买进他国货币的行为,甚至成为当时日元持续走低的重要原因,这一绰号也随之名扬全球,远超“大和抚子”的知名度。不过随着2009年后日元不断升值,“渡边太太”的利润空间也在不断被挤压。
“大和抚子”是对日本女性的美称,“抚子”本意为石竹花,强调日本女性外表柔弱,内心坚强。日本女足夺冠,“大和抚子”一词充斥着日本报纸的版面。可以说,日本人对本国的“大和抚子”们颇感自豪。在日本家庭中,妻子掌握着财政大权,甚至丈夫的工资都直接打入妻子的账户,也正是这些“大和抚子”维持着一个个日本家庭的运转。
和面对股票指数时的无所谓态度相比,一部分日本主妇在面对汇率时却显得不那么平静。同时,和股市的平淡形成鲜明反差的,是近两年来日元汇率涨跌的消息不断充斥着日本各大报纸的头版和电视新闻的头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瑞士瑞信银行《全球财富报告》的统计结果显示,日本家庭储蓄金总值超过21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而且,日本的高净资产拥有者超过150万人,民间的外汇储备量是政府的3倍。可以说,日本是一个典型的“藏富于民”、“藏汇于民”的国家。
在上世纪90年代末的金融危机后,日本的银行储蓄利率降为0.02%,被称为“零利率”。这一政策促使许多原本靠银行利息理财的家庭主妇不得不考虑其他理财策略。其中一个看似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将手里的钱换成外国货币,存到利息较高的外国银行里去。而这种方式一旦操作熟练,就演变成了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个词炒汇。
正是由于“大和抚子”们掌握着家庭财政大权,并且热衷于炒汇,所以对汇率异常敏感。
去年日本大地震发生时,“渡边太太”和其他投机商一起大量抛售外币,回购日元,致使日元大幅升值,甚至逼迫七国集团召开财长会议,抑制日元上涨。时任日本财务大臣的野田佳彦决定国家出面进行干预,抛出日元。但这一行为却让之前回购日元的投机商们发了一笔横财。
受欧债危机影响,最近日本家庭主妇投资者的海外投资行为变得谨慎起来。但近10年的实战积累,已经使她们成为专业程度远超丈夫的世界一流炒家,对于市场机遇的嗅觉甚至超过职业操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