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严”的网络支付新规于7月1日正式实施。
其实,早在2015年底公布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中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站支付账户分为三类,每类使用账户余额付款的交易限额不同。具体如下:
Ⅰ类:1个及1个以上外部渠道验证身份自开设起累计付款限额1000元,可用于消费、转账。
Ⅱ类:3个及3个以上外部渠道验证身份每年限额10万元,可用于消费、转账。
Ⅲ类:5个及5个以上外部渠道验证身份,或线下面对面开设每年累计限额20万元,可用于消费、转账、投资理财等。
12437wx4kiyr44df.jpg (40.96 KB, 下载次数: 0)
20 秒前 上传
实际上,对普通用户来说,凑齐五个证明来升级到Ⅲ类账户实属有些困难,毕竟各类程序审核较之以往更加严格。这样一来,就算是运气好,成功通过审核成为Ⅲ类账户,每年仅仅20万元可用余额,仍然难以满足投资理财用户的大额度资金的投入需求。
据某机构研究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底,非银行支付机构开立的个人支付账户26.03亿个,完成实名认证支付账户共有13.46亿个,占总支付账户总量的51.07[%]。
这说明,当下网络支付已全面普及,也深刻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消费习惯。同样,网络理财在信息、成本、时空、服务等方面净占优势,深受广大投资者的追捧。
一旦网络支付新政实施后,对于投资理财用户来说,通过第三方支付投入资金的额度势必有所局限,造成达不到投资需求,也不得不将寻求银行类的网络支付。另外,对于一直惯用银行支付的投资者来说,或基本暂无影响。
值得注意一点是,网络支付新规施行后,互联网金融理财平台资金操作流向就不能随意,受到约束将更为明显。另外,银行的审批速度或难以保证,造成借贷人到款时间和投资人收益计算时间与实际情况有所差别。
总的来说,网络支付新规实施后,一定程度上造成投资资金输入的不便,但也带来了一些好处,如账户资金的安全保障。网络支付是投资理财的一个接口,一旦有了微弱的变化,也将对投资理财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投资者及时寻求应对之策,才可避免不必要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