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上图所示)居然找到了“751任务”抬式布局战斗机计划的新图片,模型居然还和歼7E一同展示。如果是西工大学校研究成果展还比较容易理解;如果是其他主体展览,则说明“751任务”至少延续到上世纪90年代?
(如图所示)中国“751任务”抬式布局战斗机(1975)
虽然新中国的航空工业是建立在苏联援助的基础上,但是中国的航空工程人员一刻也没有放弃摆脱苏联设计模式的束缚。然而中国航空工业基础薄弱,人员经验不足, 因此与其说是摆脱苏联,不如说是同时向西方学习更多先进的技术。甚至有时为了尽可能让自己的设计产品看上去不是“米格式”的,中国的工程人员无时不刻关注着西方的最新机型,以令自己的战斗机能够减少一些苏联特色。
瑞典的Saab37战斗机问世之初以其鸭式布局很快就吸引了中国的目光,很明显,前翼布局可以令中国的飞机迅速跳出“米格式”的外形。瑞典的Saab37战斗机问世之初以其鸭式布局很快就吸引了中国的目光。很明显,前翼布局可以令中国的飞机迅速跳出“米格式”的外形。然而与其他鸭式飞机设计一样,中国也在担心配平与气动干扰之间的矛盾。前翼比后尾式布局的配平力臂要短得多,这就导致前翼的配平紧张令阻力大幅增加。而如果加大前翼的配平能力就会对机翼形成严重 的干扰
(如图所示)抬式布局战斗机外形无线电自由飞试验模型
(如图所示)抬式试验模型在新乡上空试验飞行
然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60年代末中国在鸭式布局的基础上,用各种吹起增升等形式增加前翼的配平能力,并将这种布局称为“抬”式布局,并于1969年提出“701”抬式运输机方案“延安”号。该方案是借助前翼上安装的螺旋桨滑流来加强前翼配平能力。“1971年9月13日,林彪一伙自我爆炸。九一三事件后,某某项目就此下马。”在空军部门的整顿工作中 “延安”号的研制也被搁置。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航空工程人员向中央反映工作受阻,要求恢复航空科研工作。1974年国防工办在北京和平宾馆召开了座谈会,肯定了“抬”式飞机的设想和模型自由飞实验方法的作用,并指出以后的工作应以战斗机外形为主。
(如图所示)抬式遥控自由飞验证模型正面照片
1975 年,三机部发出768号文件,确定“抬”式机研究为国家航空重点科研项目,并确定751任务,1976年,“751”抬式战斗机方案提出,该方案是在前翼上展向吹气来加强涡系的有力干扰。该方案的FM-8/9验证模型可以配平后翼后缘襟翼30度左右(静安定余度取10[%]),迎角10度时配平升力系数可达 1.33;在有地板条件下,10度迎角时配平升力系数1.43,16度时1.61。在抬式布局试验中,设计了多种形式的减阻措施,这其中包括翼梢小翼、帆片、端板和侧板,这其中也引出了侧板鸭式布局以及LFC-16战斗机方案。
1976年间,抬式布局研究进展缓慢,不久后项目因故再次搁浅。此后“751”抬式战斗机终因经费始无法落实而再也没有启动。
笔者是一位军事迷,也是一位金融女侠,对贵金属投资有深入的研究,如果再市场上操作不顺,添加本人微信HQJJ168(长按可复制),投资我也比较看重缘分,因为专注,所以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