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龙榜金殿李老师 微信号:longbjd
人需要在一个没有后果的环境发泄,可见生活的艰辛和对岁月的埋怨。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认可的冠军,不争就是慈悲、不辨就是智慧。这个世界只有圆滑,没有圆满。别违背内心的声音、别停留阻碍的边缘,要拼就拼个春夏秋冬、要博就博个精彩人生。谨希望此文能够对各位投资者有所帮助。
(作者介绍:龙榜金殿,微信公众号“longbjd”这不是一个分析师,这是一个立志要在21世纪中国金融投资行业变革中留下名字的人)
那些售卖单程车票的“一带一路”公司
2015年6月14日,对于“没来得及下车的”中国中车(7, 0.12, 1.74[%])(601766,股吧)股民来说,注定是个暗无天日、永生难忘的周日。他们亲眼见证了中车的股价自合并复牌后的35.64元、仅用四天就暴跌31.2[%]至周五收盘的24.53元,却无能为力。他们不知道,即将到来的那个周一,是一次起死回生的契机,还是一场惨烈的宣判。
然而,风雨过后,彩虹没有赴约,而等待他们的,却是“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的股价”。时至今日,中车的股价已在10元下方运行,丝毫不见起色——这是一次只卖单程票的旅途,就像那张泰坦尼克号的船票。
而昔日风光无限的那些“一带一路”权重股亦是无一幸免,跌幅都远超大盘:
这不禁令人唏嘘,那帮曾经信誓旦旦的“一带一路”的信徒们,如今身在何方?而那些接二连三地高调宣布海外大订单的中国企业们,又是否真的成功“走出去”了?
中国在美首个高铁项目流产,背后究竟着什么不为人知的原因?
6月9日,就在中国中车复牌周年之际,美国西部快线公司却单方面宣布,将终止与中国铁路国际(美国)公司(以下简称“中铁美国”)在建设拉斯维加斯到洛杉矶的高铁项目上的合作。这个项目全长370公里,初期投资1亿美元,总投资额达127亿美元,原计划2016年9月开工。
西部快线公司宣称,中止合作是因为中方没能按时推进项目以及获取从事开发活动必要的授权。西部快线的CEO托尼· 马奈尔(Tony Marnell)甚至略带示威性地声称,“凭借我们的雄心,西部快线一定能在时间和效益方面超越中铁国际公司,从而进一步推进高铁项目”。
此处科普一下:中国铁路国际(美国)公司是由中铁国际公司、中国中铁(5.65, 0.01,0.18[%])(601390,股吧)、中国中车、中建美国公司、通号国际、中铁二院美国公司等共同组建成立。是一支实力强大、汇集各方力量的国家队。
此外,中国已建成的高铁相当于全世界高铁里程的半数以上,中国建成了世界等级最高的高铁、世界首条新建高寒高铁、以及世界单条运营里程最长的高铁。从所有高铁项目招标情况来看,中国企业的报价通常仅为竞争对手的一半。
所以,无论是铁路线路建设还是装备制造领域,中国在价格和技术上都具有绝对的全球竞争力。
在这样的前提下,区区一个美国私营铁路公司,说出这句“超越中铁国际公司”的话、未免也太口出狂言了吧。
更有意思的是,马奈尔还特别指出,若该高铁项目想要获得联邦政府提供的金融支持,则项目必须要使用美国制造的高铁。然而实际上,目前美国境内并没有生产高铁的企业。
众所周知,联邦政府的这个规定早在双方签订协议的时候就存在。去年中铁刚和西部快线合资的时候,西部快线就宣称会在内华达州设厂。如果这其中真的有问题的话,请问马奈尔早干嘛去了?
西部快线提出的这些牵强的理由显然让人难以信服,这么大的项目说反悔就反悔,背后肯定着其他原因。
而中方给出的回应很无力。除了表示“将不遗余力地捍卫自己的利益”,并指责西部快线单方面宣布消息违反了合作框架协议之外,并没有提出追偿损失的具体方案。
其实,此次中外高铁合作破裂并非首例,中国与墨西哥、泰国、委内瑞拉、印尼等合作的高铁项目都接二连三地“流产”了。
输出过剩产能以换取稀缺资源,从逻辑上来看,这本是一桩双赢的美事,却为何落得如今合作项目纷纷流产的难堪?
这足以引发我们对“一带一路”执行方式的检讨,以及对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国中铁等国企“走出去”这件事的反思。
反思一、在建立合作关系前,中国企业很可能缺乏对政治风险的全面评估
实际上,此次西部快线所提出的关于联邦政府提供金融支持的问题,背后有矛盾突出的政治问题。美国共和党议员曾联名致信美国交通部,表示其坚决反对政府批贷款予该高铁项目。而反对的理由正是预计客流量不足将导致入不敷出、项目亏损。反之,民主党则较为激进,主张通过扩大财政支出刺激经济发展。两党的分歧很可能是导致西部快线无法得到政府金融支持的原因,进而引发了此次合作的破裂。
而这也不是第一次中外合作受政治原因影响而破裂了。
当初,中墨合作的墨西哥城至克雷塔罗的高铁,实际是一个要在新任总统任期内完成的“政绩工程”。但就在中国铁建(9.39, 0.00, 0.00[%])(601186,股吧)中标3天后,墨西哥就因反对党的质疑而出尔反尔地取消了高铁投标结果。
泰国也不例外,泰国前总理英拉在位期间,中泰两国签订“高铁换大米”协议:中方参与泰国高铁项目建设,泰国则以农产品(000061,股吧)抵偿部分项目费用。后来英拉政府遭遇政变,军政府上台,泰国宪法法院判决已获国会通过的高铁项目违宪,这一项目随后陷入僵局。
虽然政治风险在哪个国家都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海外项目接二连三的因为政治问题而流产,最大的两种可能是:
1、中国企业在洽谈合作前,没有充分地了解和评估可能面临的政治风险,并预设相应的风险控制方案。
2、中国企业在已知重大政治风险的情况下,为了扩大海外版图和实现政治目标,而罔顾风险的存在,盲目地接单。
不论是上述哪个原因,项目流产,公司蒙受损失,最终买单的还是股东们。
反思二、国企已债台高筑,海外扩张应充分评估合作方的兑付风险、避免加重债务负担
5月10日,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穆迪(Moody‘s)表示,涵盖所有行业在内的中国债务已经增加至GDP的280[%]左右。其中,国企负债佔GDP约115[%],可能需要重组的国有企业债务或相当于GDP的20-25[%],且中国面临或有债务上升的风险。
4月11日,中国铁路物资股份公司对外发布公告称,由于该公司业务规模持续萎缩,经营效益下滑,需对债务偿付安排等重大事项进行论证,公司相关债务融资工具于当日起暂停交易。由此,中铁物资成为首个因为债务偿付困难导致债券暂停交易的央企公司。
4月13日,因东北特钢、中煤华昱、中铁物资等多家央企、国企相继爆发债务违约风险,中国中铁不得不在一天之内取消了三支债券的发行计划,共涉及资金30亿元。
这样一来,央企、国企的刚性兑付已被打破,债务问题也浮出水面,成为央企、国企不得不正视的问题。
因此,在已有债务问题的前提下,央企、国企在海外扩张的过程中,为避免蒙受损失而恶化债务问题,应当尽量与财政实力较强、债务违约风险较低的国家合作。
如因特殊原因必须与财政实力较薄弱的国家合作时,也应当及时收取进度款,并时刻做好对方违约的准备。
不过,因被拖欠款项而烂尾的委内瑞拉高铁项目无疑是个值得吸取教训的反例。
作为中国在南美承建的第一条高铁,迪纳高-阿纳高铁路,全长462.27公里、设计时速220公里,合同总金额高达75亿美元,于2009年开工建设,原计划于2012年完工。后因委内瑞拉经济崩溃、资金链断裂而不得不全面停工。2013年6月,委内瑞拉国家铁路局负责人承认拖欠中方4亿美元。2015年,中铁撤出管理人员。目前项目所在地已成一片废墟。
实际上,当初该项目是中委两国的战略合作项目,服从于更高的国家战略需要。中方当时签下这个合同,除了“走出去”的战略需要,还出于对委内瑞拉石油资源的需求。然而,后来油价的暴跌使委内瑞拉陷入债务危机,也直接造成了高铁项目的烂尾和中铁的巨大损失。
实际上,当初该项目是中委两国的战略合作项目,服从于更高的国家战略需要。中方当时签下这个合同,除了“走出去”的战略需要,还出于对委内瑞拉石油资源的需求。然而,后来油价的暴跌使委内瑞拉陷入债务危机,也直接造成了高铁项目的烂尾和中铁的巨大损失。
实际上,委内瑞拉经济一直不景气,作为一个收入严重依赖石油资源的国家,委内瑞拉显然不是一个低风险的合作方。而既然选择了与高风险的国家合作,不知为何当初中铁不及时催缴工程进度款,以避免蒙受损失?
4亿美元不是一个小数字,这个烂尾工程最后必然是股东买单——这个股东不是国家,国家只是代表全民代持而已。
反思三、合作不可只看国家主观意识,要客观评估项目的市场需求和可行性
大型的铁路基建项目通常需要百亿级以上的巨额投资,项目的资金回收期长达几十年。如果遇到长期亏损的情况,项目所在国需要持续补贴项目,造成巨额的债务负担。
而这样的后果,不仅会对中外两国的关系造成负面影响,也将导致中方无法收回项目款项。
因此,中企“走出去”应充分评估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尽量避免巨额亏损概率大的项目。
就拿此次的洛杉矶拉斯维加斯项目来说,首先科普一下,预设的洛杉矶高铁站所在地,可不像中国高铁站一样建设在城市里,而是设在离洛杉矶市中心超过160公里的郊区。这就意味着,对于洛杉矶居民来说,要去高铁站比去趟机场还麻烦。
此外,每天往返洛杉矶和拉斯维加斯的航班高达33趟,价格亦极为低廉,只要提前预订,来回票价时常低于100美元。相比之下,西部快线预计来回高铁票的定价为89美元,对比机票的价格几乎没有优势。
而从高铁站所在地开车到拉斯维加斯只需要2小时45分钟,对于习惯自驾游的美国人来说,开车省钱又方便。
而从高铁站所在地开车到拉斯维加斯只需要2小时45分钟,对于习惯自驾游的美国人来说,开车省钱又方便。
在这样的前提下,试问又有多少人愿意选择搭乘高铁往返洛杉矶和拉斯维加斯呢?
要知道,一条高铁铁路的建设成本是一条普通铁路的2—3倍,且其只能载客、不能运货。因此,巨大的客流量是实现高铁盈利的最根本的市场条件。而显然,一条往返洛杉矶和拉斯维加斯的高铁根本不可能有可持续的、足够庞大的客流量。这也就意味着,这条高速铁路还未开建,就很可能将成为一个血本无归的“无底洞”。怪不得共和党要如此三番五次地阻挠。
这么说来,中铁这次与西部快线的合作破裂,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任何不盯着利润的企业行为,都是耍流氓。
结语
“一带一路”,到底应该是继续现在的玩法,还是要果断维持改弦更张?
当初,市场热烈追捧“一带一路”概念,每一次国家领导人的出访,都被炒作成“签单机会”。被“神车”迷得神魂颠倒的股民们,只顾着为一个接一个的海外大单欢呼助威,却忘了静下心来思考一下,拿项目的出发点有何不妥,以及在海外可能遇到的巨大挑战和风险。
对于国家来说,在经济下行的现状下,“走出去”确实是一个明智的战略部署。然而,国企的海外扩张不该只为实现政治目标,一间上市公司必须为它的股东负责任。中企“走出去”不该盲目地只为打开海外市场而接单,而是必须在对项目、合作方、及所在国家充分调研和评估的前提下,预设好风控措施,再做出投标的决定。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国企改革,不仅肩负着为国内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310328,基金吧)的重任,还要在“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中充当主力军的角色。
2015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为67.67万亿元,同比增长6.9[%]。同期,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454,704.1亿元,占全国GDP的 67.17[%],比上年减少2.6万亿,同比下降5.4[%]。
可见:
1、国有企业为国家创造的效益远未匹配其所占有的国家资源。;
2、基于国企在国家GDP中的巨大占比,如果再不改善国有资产营收负增长现状,中国经济的增长只会更加吃力。
所以,国企“走出去”,不能只为撒网而已,而是要确保在收网的时候网里有肥美的大鱼,要为国家经济增长做加法、而非减法。
而股民们也应该长点记性,别总记吃不记打。
故事可以听,但听完了请回家好好做功课:让自己跳出别人的观点,站在中立的角度,重新审视故事里的每一句话——哪怕这个故事是政府说的。
到处洒满夏天的阳光,却洒不进我的内心。人生没有草稿,写完今天的这张就不可能再有同样的另一张。平常的日子总被当做不值钱的“废纸”,涂抹坏了也不心疼,总以为来日方长,“纸张还有很多”。实际上,生活不会给我们打草稿的时间和机会,每一笔下去都无法再涂改,我们每天写下的“草稿”,都成为了人生无法更改的答卷,今天也不例外,认真是一种态度,无论好坏。谨希望此文能够对各位投资者有所帮助。
(作者微信公众号“longbjd”这不是一个分析师,这是一个立志要在21世纪中国金融投资行业变革中留下名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