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中国会不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争论又热了起来,有个很正能量、很激动人心的观点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他在最近的人民日报发表文章称,中国已不可能落入拉美式“中等收入陷阱”,因为目前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已为8000美元,这个发展水平远高于当年拉美国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时的发展水平。
作为官方学者和党报,为大家画饼充饥,鼓鼓劲加加油是能理解的,但作为学者,这一观点是非常不严谨的。你不能因为人均GDP高于拉美当年一些国家,就武断地认为中国不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而且,目前我们这点人均国民收入,仍处于世界中下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就更少了,绝对还处于世界银行认定的中低收入水平国家,将来经济如何发展,谁都难下个定论。你此时跑出来把话说死,认定中国已经不可能落入拉美式“中等收入陷阱”,那万一落入中国特色的“中等收入陷阱”呢?
这种用简单的统计数据来说明问题的做法,其实早就有人批评过,比如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蔡昉就认为,中国现在的人均GDP是8000美元左右,如果按照目前人均收入6[%]的增长速度,到2020年接近1.2万美元的门槛,就是中等偏上收入,看起来是进入到高收入国家行列。但中等收入到高收入国家的门槛,是一个动态标准。现在说的人均1.2万美元的标准,是世界银行在2010年的时候制定的,到2020年,这个标准很可能会变。至少2030年之前,中国都不会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关于中国会不会出现中等收入陷阱,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说过一句真话,他在2015年4月24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一次演讲中就直言,中国未富先老,滑入拉美陷阱可能性非常大,他甚至认为这个概率是五五开。
在楼继伟看来,我国的老龄化和劳动力人口下降来得太快。五六年前我们还在谈论刘易斯拐点,很快就发现劳动人口绝对数量开始下降;老龄化,即65岁以上人口占比快速上升。从老龄化比率从7[%]上升到14[%],世界平均时间是40年,我国是23年;14[%]上升到21[%],世界平均时间是50年,我们是11年。劳动力人口以每年二三百万人的速度下降,要一直下降20年。
作为一名官员,能如此清醒地看待问题,并敢于提出问题的并不多,楼继伟算是不可多得的一个。作为一名财政部长,他还对劳动合同法过于保护劳动者、社保汇率太高损害企业发展、中央与地方事权划分等话题做出过出格的表态。据说,最近广受争议的跨境电商新政税收就是他力主推行的,而且是先斩后奏,在没有严密地调研和论证的情况下,就跨越协调几个部委,雷厉风行地推广了,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和困难慢慢调整。
他的观点正确与否可以另当别论,但这种做事的风格还是值得赞赏的,中国缺乏这种敢担责、敢厉行改革、敢为了长远利益而不顺应狭隘民意的高官。
扯远了,继续我们的中等收入陷阱话题。
楼继伟为什么敢大胆提出中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概率是50[%]?说明他已经意识到了中国发展的后劲不足和问题的严重所在。未富先老是重要的人口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经济的结构性缺陷和发展模式缺陷。
总结发达国家经验,很多人认为,高储蓄、高投资、深入的工业化、制造业的大量出口、较高的人类发展指数等,是避免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的重要原因,此外,稳定的宏观经济、稳定的政治环境、较低程度的不平等,这些因素也非常重要。
不可否认,从中国的沿海省市来看,中国确实有优势,有些甚至已经跟发达国家看齐了。但是,这么大的一个国家,13亿人口,你不能总是以北上广深杭等几个光鲜的大城市来代表中国。广袤的农村、广大的中西部、广阔的东北三省,这才是中国的大多数。
很多人津津乐道于中国的高储蓄,其实这是一个谣传了多年的谎言。中国的高储蓄,大多来自政府,企业早已负债累累,个人早已被房子掏空。
根据草哥朋友蛮族勇士的计算,中国的储蓄率大致经历了一个先升后降的曲折过程。1998年到2008年,储蓄率逐步震荡上升。而从2008年到2015年,储蓄率则呈现逐步下降之势,2015年已经跌到了13[%]!
如果按照GDP口径, 1998年至2015年GDP口径的居民储蓄率数据,中国的居民储蓄率水平综合来看,只有9[%]。作为社会新增财富的GDP,每年都只有9[%]左右能形成居民储蓄。所谓中国是个居民高储蓄率国家,根本就是一个彻头彻脑的谎言。按照正常发展计算,储蓄率维持在30[%]以上,每挣10块钱,把其中的3块钱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这才是国民最合理的选择。然而中国的真实居民储蓄率,无论用什么口径计算,也就是在10-20[%]之间。根本就不是一个高储蓄的国家。
再看投资,中国确实是一个高投资的国家,中国投资占GDP的比重,将近50[%],基本是在46-48[%]左右。但这么高的投资比重,大多其实是由政府和国有企业在驱动,而且很大一部分进入了房产领域,并不是企业用来扩大再生产的投资。这种投资,不仅拉高房产价格,也很难让普通老百姓得到实惠。投资占GDP比重长期高企,也未必是好事,这必然会导致生产能力过剩,利润下降,银行坏账增加,并可能引发经济和金融危机。目前的中国其实就处于这样一个状态。
工业化和制造业方面,由于货币超发,一方面导致大量资金进入金融行业和拉高资产价格,另一方面也会导致资本脱实入虚,削弱制造业的竞争力。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利润下降到3[%]左右,5月民间投资增速只有1[%],就说明了大家的信心和悲观状态。
当然,这些都只是从宏观层面来看,中国要跨越中等收入,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还有很大差距和挑战。更关键的是,与高收入相配套的是,要有一个相对稳定和安全的保护高收入和中等收入群体的社会环境,如果大家都觉得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没有保障,就算达到了高收入国家又怎么样呢?真有钱的,早就跑到其他国家纳税了。
笔者为一名理财师,专注现货投资方面。本人认为做任何投资,学习第一,赚钱第二,这样的投资才是有价值的。你必须要学会有自己的判断,长期的知识积累,你才可以不永远依附着分析师,也才能在投资路上走得更远,但首先你要有位好的指导师,给你明确的投资思路。迷茫、陷入无助,可能在投资做单上显的非常麻木,根本不知道为什么做多或者做空。懂得技术分析,才能在逆势震荡行情中不慌不乱,把握该有的利润。如果你是投资盈利不佳的朋友或者有兴趣了解的朋友,那么你可以多关注本人。专业成就品质,实力铸就信誉。金融领域,博大精深,每天行情波折不断,我所能做的就是用我多年的研究经验,给大家带来帮助。更多技术分析和策略:zg99029 (长按可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