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龙榜金殿 微信号:Longbjd
导读:随着美联储(Fed)不断释放加息信息,美元指数强劲上涨。美联储主席耶伦日前表示,如果经济如预期般加速成长,继续创造就业,美联准应该在未来几个月内升息。这一席话强化了市场对美联储6、7月升息的预期,也引发新兴市场货币跳水,而亚洲货币首当其冲。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继5月25日大跌225点后,5月30日再度跳水近300点,创5年新低,离岸人民币收跌逾200点逼近6.6元。此外,新台币也重贬1.52角,其他亚币如日圆贬破111,韩元、马币贬幅都逼近1[%]。
美联储加息预期增高,也开启了人民币贬值的信号。有投行分析师表示,人民币兑美元5月以来贬值1.3[%],人民币汇率短暂的“甜蜜点”──兑美元走强、兑贸易伙伴国货币走弱的情景已经消失,很可能会再度刺激中国的资本外流。
让市场担忧的是,今年6月影响市场的重大不确定性不止一桩。一是6月中旬美联储会公布议息政策,二是6月23日英国退欧公投。如果两件事情同时发生,人民币对美元的压力可能会瞬间放大。有市场人士认为,这是悬在人民币头上的两颗核弹,同时发生可能形成系统性风险。在这种压力下,6月人民币汇率,非常有可能破6.6。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次人民币汇率大跌并未引起市场恐慌,市场表现得比较平静。这与今年1月份人民币大跌引发的市场恐慌完全不同。为什么市场反应有明显不同呢?在我们看来,这可能与中国央行的政策信息披露以及政策操作有关。
一个原因是,人民币汇率变化的机制更加透明。中国央行在5月初公布的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目前已初步形成了“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的中间价形成机制。根据中间价定价机制,可通过隔夜美元指数的涨跌幅、人民币汇率指数涨跌幅与上一日人民币兑美元收盘价,基本算出第二天中间价的区间范围。市场如果增强了预期,便不会感到十分诧异。另一个原因可能是,中国央行强调,人民币汇改将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央行表态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也降低了市场对改革停止或转向的担忧,减轻了对政策突然转向或刹车的不确定性。
观察人民币进入5月以来的走势,会发现一种有趣的现象:在大贬过后必有小升,有如跳探戈舞一般,贬一大步、然后小升一步,有时候甚至只是缩小贬值幅度。这似乎是中国央行有意采取的策略——面对美元升息预期加温,人民币贬值压力加剧,央行采取了主动引导贬值的招数,这实际上是一种防御性贬值政策。目前,中国央行手中有两大汇率调节工具,包括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人民币兑一篮子货币指数,自5月以来,央行相当灵活地运用这两大指标,当中间价平稳小升时,人民币汇率指数就下落;当中间价贬值的时候,人民币汇率指数则逆向回升。这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人民币汇率的大幅、持续的贬值。此前,国内学者余永定也曾建议,中国应默默允许人民币扩大波幅,这将降低“限制人民币贬值”的成本。这种建议的实际也是央行进行“防御性贬值”。
美联储加息的可能性逐渐加大,6月底英国是否脱欧,都会对人民币造成不小的冲击。但央行加大政策信息披露,通过加强与市场沟通来减少市场的诧异,在引导预期上收到了一定效果。此外,央行用跳探戈的策略来引导人民币缓慢贬值,也有助于逐渐释放市场的预期情绪。这似乎告诉我们,货币政策部门难以改变形势和大趋势,但顺势调整政策则可以调节市场感到意外的程度,从而减轻市场恐慌情绪。
客观评价,面对美联储加息的大背景,中国央行在汇率政策的操作上正变得越来越娴熟。
笔者是一位从事现货分析指导的老师,自私募基金转战现货市场,经历大大小小数十次金融风暴及改革,美原油、沥青、白银、铜等现货产品做的不理想的投资者可以添加分析师微信号:Longbjd(长按可以直接复制微信号)获取更多投资实时资讯、行情走势分析,交易策略指导。我不一定能带你一夜暴富,但是我能带领你获得长期稳健的收益!因为这才是投资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