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房价和地价的不断高攀只是表象,死结和症结在金融领域,金融体制改革不破局,经济就无法持续下去。金融规模和泡沫还在膨胀,实体经济仍无起色,不下决心改革,光靠“权威人士”隔空喊话是没有作用的。
最近,华为的任正非也对此表示了很大的担忧,他说:我们国家最终要走向工业现代化。四个现代化,最重要的是工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最主要的,要有土地来换取工业的成长。现在土地越来越少,越来越贵,产业成长 的可能空间就会越来越小。既然要发展大工业、引导大工业,就要算一算大工业需要的要素是什么,这个要素在全世界是怎么平均的,算一算每平方公里承载了多少 产值,这些产值需要多少人,这些人要有住房,要有生活设施。生活设施太贵了,企业就承载不起;生产成本太高了,工业就发展不起来。
任正非是从中国走向工业现代化强国的宏观视野来看待这个问题的,但直白一点说,意思就是目前深圳的高土地价格、高房价,已经导致了生产要素成本急剧上升,必然导致中国企业的竞争力下降。如果是一家中小企业说说,大家并不会当回事,但这是中国最优秀企业家的忧虑和呐喊,像华为这样的高科技企业都受到高房价和高地价影响,何况其他?这说出了很多企业的心声,我们必须当回事。
很多做实体经济的企业家,也深深套入了这个死循环中。由于银行贷款普遍采用资产抵押的模式,很多企业赚到的钱,不是用来扩大再生产,而是用来买地、买房,然后在资金紧张时,再用这些土地和房产到银行抵押,以获得银行贷款。
这个死循环害死了很多实体企业,膨胀了银行的金融资产。大量的信贷被用于购买房地产,流动性也囤积于此,有限的资金并没有真正配置到高效的生产行业,尽管我们信贷不断创新高,但实体企业并没有从信贷扩张中受益,经济增长也十分有限。
导致的结果就是房价地价不断上涨,银行的总资产规模不断上涨,金融与实体经济规模的差值不断扩大。2015年,中国整个GDP的总量不过67万亿左右,但银行总资产量达到194万亿,银行资产将近是中国GDP的三倍,占全球GDP总量的40[%]。表面上看,中国银行业很风光,成为了宇宙银行,但这背后说穿了,只能说明你印钞速度快,只能说明你银行业占据经济的绝对霸权,而实体经济则非常弱势。
这就是中国经济的症结所在,由于金融垄断,由于银行的封闭、保守和传统,由于融资模式的单一,天量的信贷扩张很难进入实体企业。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为了获得银行贷款必须拿资产抵押,而资产的表现形式只有土地和房产,所以企业赚了钱就不断买房、买房,这样在拉高了房价和地价的同时,企业一方面可以获得更多贷款,但同时也在伤害自身的生产和经营。
说到供给与需求我们不得不去提到如今全球产能过剩的原油,在2015年的最后一周里,国际原油价格结束了岁末的“翘尾”行情,重启下跌之势,期间受益于极寒天气以及空头回补影响出现过反弹,后因美国原油库存意外猛增影响,油价继续承压,在整个2015年里,受供应过剩以及中国经济放缓拖累,石油和大宗商品今年连续第二年成为全球表现最为糟糕的资产类别。强大的空头将油价一直逼至11年来的低谷。2016年油价开局前景较为黯淡,伊朗出口制裁即将解除,OPEC12月维也纳会议毫无进展,供应过剩以及需求疲软问题难以短时间内解决,油价复苏之路遥遥无期。
本人专注追踪市场动态、直击全球热点、解读行情走势、剖析突发事件,对原油、沥青、铜、白银及股票等有深入的研究,本人交流v xin:ydjr55,获取更多投资实时资讯、行情走势分析,交易策略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