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说,给我一个定增,我能把太阳系收购了
金融风暴再次来袭,跨界虚拟定增叫停
原上草
权威人士走了,知情人士又来了,各种人士轮番来袭,资本市场被害惨了!
就在今天,知情人士告诉财新记者,证监会已经叫停上市公司跨界定增,涉及互联网金融、游戏、影视、VR四个行业。比如水泥企业不准通过定增收购或者募集资金投向上述四个行业。同时,这四个行业的并购重组和再融资也被叫停。
为何叫停?知情人士说:如果一家上市公司连主营业务都做不好,跨界做跟主业完全不沾边的虚拟产业,通常都是打着并购重组的旗号进行概念炒作,不断吹高泡沫,最终损害的还是投资者利益。
对于这种所谓权威人士、知情人士、资深人士、神秘人士、业内人士,我是非常反感和反对的,有个消息和规定为何不能光明正大地发出?为何要通过这种小道消息的途径流露传播?这不是无形中增加了市场的恐惧和不确定性吗?在中国,市场的真正利空不是消息本身,而是对预期的不确定性。以神秘而匿名的方式向市场喊话,除了增加市场的各种猜测和饭后谈资之外,并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前天人民日报的权威人士文章发出后,满城都在竞猜权威人是谁?代表什么旨意?在向谁喊话?这是一种传统而落后的信息传播方式,只会增加市场恐惧,并不符合现代政府透明公开执政的原则。
当然,话说回来,尽管对这种消息透露的方式不赞成,但对证监会的这个规定是比较同意的。有些人可能会说,证监会是不是管得太宽了,连企业的正常化经营发展、市场化投资和收购都要管?有些事情,你玩得过火了,管一管,让你收敛一下,也未尝不可。中国资本市场被你们这帮人玩残了,实体经济被你们玩垮了,股民的钱被你们掏空了,房价被你们玩高了,适当收一收,以便以后继续玩,对大家都有好处。
所谓的各种定增,各种互联网金融,各种游戏影视,各种VR高科技,各种虚拟平台和轻资产,表面看都是创新创业,实质上大家都心知肚明,有几个是真正在把产业做好和搭建优质平台的?说到底不都是玩概念和圈钱么?那个郎教授站台做P2P的企业,借一部电影造假票房来圈钱骗钱的把戏,不是刚刚被揭穿么?你们还有脸跟投资者说我们是跨界,是创新,是转型?
贵行业不是流行一句经典之语么:“地球说,给我一个定增,我能把太阳系收购了!”史玉柱的巨人网络,一个搞游戏的公司,在美国混不下去了,回国借壳世纪游轮,就能几十个涨停,史玉柱个人就能在短短时间内浮盈一两百亿!这可是他多年卖脑白金生意的几十倍盈利。这钱从哪里来呢?还不是出自无数的股民和投资者。这种靠讲故事、炒概念圈钱的行为,难道不应该管管吗?
其实,从最高决策层下决心开始整顿P2P和各种互联网金融平台开始,到证监会暂缓中概股回归,再到今天叫停跨界虚拟定增,意味着一个新的稳增长模式的开始,也意味着决策层开始下决心,要把金融之水引向实体经济。
在《金融政策大转向背后:稳增长保卫战进入第二阶段》一文中,草哥曾经说过,去年下半年以来,面对股市汇市大幅震荡,经济断崖下滑,外部需求严重不足的情况,决策层通过天量货币信贷和拉高资产价格、放宽和活跃金融及资本市场的方式,稳定了信心,托住了经济。随着经济逐渐企稳,外部环境逐渐改变,美联储延迟加息,决策层不可能继续沿用这种方式来发展经济,因为风险太大,也不可持续,所以必须回到结构改革和发展实体经济的道路上来。
现在的情况是一方面因大量放水而处于高位的资产价格和膨胀的金融产品,另一方面是还在低位徘徊的民企投资和实体经济增速;金融的自信建立在实体的痛苦之上。在赚大钱、赚快钱的心态驱使下,金融资本越来越强势,并绑架了货币政策和金融改革,这又反过来抑制实体经济发展,增加企业成本,最终剥夺实体企业的利润和投资生产积极性。决策者必须把大量的流动性引回实体产业,金融和资产价格必须去杠杆和去泡沫,金融之“水”必须更好地浇灌实体经济之花。
毕竟,只有财富创造和物质制造才能提高人民的基本生活水平,国家才能真正富强,经济才真正具有竞争力。你一个国民人均收入仍处于世界排名后几位的国家,却把金融玩上了天,把泡沫吹得这么大,那么多货币整天在资本市场空转,能创造什么财富?除了会贫者更贫,富者更富,拉大贫富差距外,最终结果就是等着泡沫的破灭。那些玩击鼓传花游戏的人,应该自我反省,适当收收手了,接下来,还会有更多你预想不到的政策出台。
大家好,我是金融分析师高盛,本人自03年毕业后,在华尔街某对冲基金俱乐部学习研究,06年进入股市,经历了07年的大牛市,也饱尝了08年的漫漫熊途,其间既有血的教训也掌握了盈利的规律,资金增长率一直跑赢大盘。然而终因不堪忍受中国股市的虚假数据及内幕交易而转战更为公平的贵金属市场。13年中见证了各类热门投资品种的兴起与衰弱。若你久在投资市场苦战不胜,或可促膝一谈,夜话交易心法,以求灌顶一悟,沙里淘金。机会往往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一个明智的人总是抓住机遇,把它变成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