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国际原油市场风波迭起,但自从1月13日“地板价”横空出世后,国内成品油零售价始终没有调整。 此前国内油价6次下调均搁浅。
昨日下午,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称,自2016年4月26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标准品,下同)每吨分别提高165元和160元。调整后,全国平均来看折合90号汽油每升上涨0.12元,0号柴油每升上涨0.14元,92号汽油每升上涨0.13元,95号汽油每升上涨0.14元。调整后,各省(区、市)和中心城市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
面对此油价,市民都快哭了,专家却说,此次调价影响不大。
油价的上调肯定会带来消费者用油成本的增加,只是增加的幅度问题。如果按照本次每升汽油上调0.14元计算,从油耗方面来看,一辆月跑2000公里,百公里油耗为10L左右的私家车,到下次调价之前,也就是5月11号这半个月内,油耗成本将会增加15块钱左右,幅度不大。
其次,由于目前国内的成品油需求相对疲软,尤其是柴油需求比较低迷,所以这一次国内的成品油零售限价上涨后,批发价格却很难出现相同幅度的上涨,这就会导致国内加油站的利润再次的扩大。
此外,油价的上调势必会带来交通运输成本的上涨,但是由于本次的上涨幅度较小,而且国内目前的通胀压力也很小,所以对于物价的上涨作用较为微弱。
然而,真的没有影响吗?
我国石油消费需求随着经济发展迅速增长,国内增产能力有限,石油的国际依存度不断提高。2014年我国原油进口量达到3.08亿吨,同比增长9.37[[%]],原油进口量保持增长;在进口量不断增长的情况下,2014年我国原油的对外依存度超过59[[%]],原油对外依存度继续提升。截至2015年5月,我国原油进口量达到13387万吨,创历史新高。
今年2月以来,国际油价受到产油国冻产预期支撑,反弹幅度已经接近61.8[[%]]。即使16个产油国在4月17日没能最终拿出协议,市场信心仍然较强,周期内油价一直保持高位。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经济超出市场期望值的数据不仅对冲了油价下跌的预期,也使多哈“冻产”的意义似乎在减弱,加上科威特石油工人罢工,导致国际油价再现一波上涨,并触发了国内油价上调的条件。
整体而言,油价目前可能还将以震荡调整为主,如果没有特别的利空事件发生,下轮国内成品油价调整有可能再度迎来上涨的局面,即年内或出现首次两连涨。
最后:如有做现货原油/贵金属/沥青的朋友,实时策略心态指导,可以与笔者 微信交流:ddlj666 (长按可复制) 获取每日行情消息面一手讯息,为财富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