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三公消费在阳光下
财政部新闻发言人戴柏华称,2011年,财政部将在进一步细化中央预算编制的基础上,继续加大财政信息公开力度,扩大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其中,将公开2011年中央预算部门出国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的经费预算总体情况。
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费出国这“三公消费”,从表面上似乎不如贪污受贿、贪赃枉法那么危害深重,但是,“三公消费”却更普遍,无论是对干部,还是对社会、对人民所造成的影响都很坏,败坏党风政风民风,须下大力气治理。财政部的表态意味着中央部门的“三公消费”将不再是雾里看花。此举无疑意义重大,令人期盼。然而,如果仅仅将中央预算部门的“三公消费”数据公之于众,肯定还不够,各级地方政府应积极响应中央的做法,自上而下,层层公开“三公消费”的预决算情况,让“三公消费”走到阳光之下。
既然公开,就不能只简简单地公布一个笼统的数据,而应具体到每一个部门;至于各个部门,应该越往下越详尽,甚至可以具体到一辆车哪些人坐,一年耗费了多少钱;一桌饭哪些菜,几个人吃,最终报销了多少钱;一趟出国,哪些人参加,去了哪些地方,人平车旅费是多少……总之一句话,要让最基层的单位中人人对本单位的“三公消费”一看便知。如果达到了如此透明度,我想这不仅将极大地满足纳税人的知情权,更对扼制 “三公消费”、消除吃喝腐败起到积极作用。
事实上,从中央到地方,层层公开“三公消费”情况,也是对温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三公消费”零增长的一种积极响应。尽管公开之初很难,越往下越难,但只要有决心,再“难”也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