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表示,“总体而言,我们已经达成协议,将2016年原油产量限制在1月水平。”这是什么概念?俄1月原油产量达到1088万桶/日,创下苏联解体后的高位。也就是说,俄罗斯的确在认真考虑“冻产”,只不过人家把产量冻在了历史新高。
为什么一开始大家对冻产协议都不买账?
首先,市场预期多哈会议的召开能促使沙特、俄罗斯、委内瑞拉以及卡塔尔四国达成“减产协议”,“冻产协议”远远逊于“减产协议”的效果。
其次,鉴于沙特的产量已经接近记录高位,出口量的减少并不会大幅改善过剩的市场。沙特去年通过提升产量向美国页岩油产商施压,并在伊朗回归之前抢占市场。彭博的数据显示,1月时沙特的产量已达到1020万桶/日,已超过过去十年间九次的夏季高峰时的产量。也就是说,沙特将产量冻在历史高位。
与此同时,由于“价格战”的促使,其他三国也产量达到数年产量也达到数年高位。
减产从不会发生,冻产不等于减产
继今年年初的大幅下滑后,有关一些欧佩克成员国和俄罗斯准备削减产量以提升价格的报道开始浮出水面。俄罗斯释放出尤其积极的信号,表示协调临近,该国石油部长诺瓦克表示沙特阿拉伯曾建议削减5[%]的产量。
沙特拒绝对此做出评论,但仍使得投资者怀揣对主要生产商最终开始合作减产的希望。这一希望未能兑现,市场愈发感觉,产量减少不会近在咫尺,因沙特阿拉伯希望保持市场份额而不愿减产。
坦率地说,减产从不会发生,沙特与伊朗近期的争端意味着任何一方削减市场份额无异于政治自杀。我们从来没有听到任何表明伊朗或沙特正在考虑任何减产的消息,也许今天油价的下滑反映出这一事实得以实现。
OPEC的语文奇差无比,即使是“冻产”问题也不大
将油价从2月中旬的十三年低位一路拉升逾50[%],并拯救原油多头于水火的,并不是希望渺茫的产油国减产,而正是退而求其次的“冻产协议”。美油从历史低位26美元反弹,最高涨至42.5美元,目前报39.59美元,累计涨幅51[%]。
但产油大国俄罗斯却对此不以为然,以钻协议漏洞的方式,向世人暗示 — OPEC的语文,是体育老师教的。
3月1日,普京会见俄罗斯大型油企的负责人。也就是文章开头所提到的普京所说的——将2016年原油产量限制在1月水平。另外,俄罗斯石油部长在被问及冻产协议将包含哪些细节时表示:谈判仅涉及产量的冻结,而非出口——“翻译”出来就是:即使是“冻产”,如果我们内需减少,依旧能有更多石油用于出口。
这个担忧似乎已变成现实。4月俄罗斯对欧洲原油出口创2013年来新高。另一方面,经济放缓及炼油厂迎来例行养期,都会导致俄罗斯精炼产品内需下滑。
冻产漏洞百出,层出不穷
日前,卡塔尔已邀请OPEC所有13个成员国及非OPEC的主要产油国,于4月17日齐聚多哈,就扩大冻产协议再举行一轮谈判。
根据最新名单,确认参加4月17日多哈会议的产油国包括: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沙特,卡塔尔,委内瑞拉,俄罗斯,科威特,厄瓜多尔,安哥拉、伊拉克及印度尼西亚。根据JODI数据显示,确认参会国家占全球原油产量的约50[%]。
现在看来,随着相关细节越来越多,冻产协议的漏洞也会越多。最终给观众们留下的,或许只是闹剧一场。
IEA本周表示,OPEC与俄罗斯达成的冻产协议可能“毫无意义”。利比亚和伊朗明确表示,他们不会搅“冻产”这趟浑水,计划继续提高产量。非洲最大产油国尼日利亚表示,期望出口国能达成冻结供给的协议,但尼日利亚自己则打算继续增产。据报道,有超3000万桶近海存储原油近期就会上岸。伴随着俄罗斯出口增加,无疑会带来全球性的出口大爆炸。
高盛上月就指出,将原油产量冻结在纪录高位对油价于事无补,全球油市供应过剩在今年上半年不会改变。冻产协议具有极大不确定性,可能只是昙花一现。
新加坡大华银行称,预计4月召开的多哈会议不会达成冻产协议,2016年原油均价料维持在每桶30-35美元区域;当前仍倾向于认为油价跌向每桶20-30美元水平,特别是市场对产油国4月达成冻产协议的希望破灭后。
本人经常专注研究国际形势以及各国之间的动态,对原油及外汇、股票、现货铜大宗商品等有深入的研究,如果你做单不顺或投资经常资金缩水,那么你可以多关注本人。专业成就品质,实力铸就信誉。金融领域,博大精深,每天行情波折不断,我所能做的就是用我多年的研究经验,给大家帮助。交流微信:bszj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