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的第二大原油进口国,也是世界上五大石油生产国之一。近期因国际油价暴跌,国内产油成本高企,也纷纷下调了产量,目前预计中国石油产量将达到顶峰。中国的减产再加上仍旺盛的进口需求,使得油价得到一定支撑。但受益低油价的同时,也面临风险。
因全球原油供应过剩及世界其它地区需求减弱造成国际原油严重供过于求,油价持续暴跌至多年历史低点。由于中国原油生产开始下降,对海外的原油需求应保持持续坚挺,这对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无疑是一个好消息。惠誉集团子公司BMIResearch能源分析师称,中国目前现状是,虽然明知地下有足够原油储量,但是由于国际原油价格便宜,因此大家情愿选择直接进口原油,而不愿意去高成本开采。
中石化,最近报告称其原油产量2015年下降近5[%]。其竞争对手,国有巨头中石油则报告称2015前三季度其石油产量下降了1.5[%],至今中石油尚未公布第四季度数据。专业能源研究公司报告称,中石化和中石油约占中国石油产量的75[%]。而中国第三大石油生产商中海油,其生产的大部分石油来自海上油田,也在上个月预计产量将下降5[%]。此前数年中海油原油产量均快速增长。
中国很多油田都是上世纪80年代开发的旧油田,设施陈旧致使原油开采成本过高。在一些中国生产成本最昂贵的油田,生产的边际成本现在大约是40美元/桶,远高于近几周油价30美元。这使得中国石油公司如果继续生产的话无利可图。野村证券驻香港石油分析师GordonKwan表示,中国的石油产量可能会进入一段结构性下降。当然,中国石油产量下降,仍不足以使全球石油市场重新平衡。国际能源机构称,今年上半年,全球范围内石油供应可能会超过需求量约150万桶。
随着中国国内原油产量放缓,中国很大可能将增加对海外石油的需求。中石油的国有母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指出,今年中国对外国石油的依赖将创新高达到62[%]。目前的原油进口量创新高反映了中国的态度转变。不久前,经济规划者们还曾专门致力于国内的石油自给,官员们也仍然热衷于当地的原油勘探,但如今,石油公司有更大的回旋余地来进口最便宜的原油。随着更多的地方炼油厂可以直接从国外进口原油,中国对原油进口需求旺盛。正在利用目前的廉价原油供应建立庞大的战略石油储备。
中国的战略原油储备的估值损失成为另外一个风险。2001年,中国正式提出“战略石油储备工程”,该工程计划分三期完成石油储备基地的硬件设施建设,在2020年之前将原油储备量提升到90天的国际标准。
而目前,“石油资源战略”正处于二、三期之间,还需要补充进口大量原油以达到既定目标。中国国家统计局2014年11月曾表示,国家石油储备一期工程已经完成,在4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储备原油1243万吨,相当于大约9100万桶。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此前买入的原油战略储备价格在80-100美元/桶。根据彭博社的报道,2014年6月份,油价登顶时,中国的原油战略储备买入速度“至少是十年最快的水平”,而中国的囤油速度更是助推了当时油价持续走高。
最后,国际油价下跌对国内能源企业也是一种考验。在国际油价持续走低的同时,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遭到考验。去年年底,国家发改委连续两次暂停成品油价格调整。1月13日,顶着外界巨大的压力,发改委对外宣布新的定价机制,设定了成品油价调整的上下限。上限为130美元,下限为每桶40美元,即当国际市场油价高于130美元,或者低于40美元时,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不再调整。
发改委称,将下限定在40美元,是因为油价过低会导致国内原油产能萎缩、削弱中国石油自给能力,使中国已达60[%]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快速并大幅上升,不利于保障能源安全。另外,过低的油价也不利于资源节约使用和治理空气污染,也不利于能源结构调整和新能源发展。
国内限价的政策可能会导致成品油消费压力转向海外,甚至有可能导致原油走私。《金融时报》的报道称,尽管这意味着只要国际油价低于40美元,成品油的价格就不会再遭下调,但是这并不能保证中国的内需会充分地增长来消化这些成品油。而如果国内无法消化这些产品,那么国际市场可能会充斥着中国的成品油。
但由于国内原油生产成本不会低于每桶40美元,因此,中国成品油在出口时,对比国外产商,将不具备竞争优势。同时,由于国际油价低于40美元时,国内成品油价格不做调整,也可能导致部分国内炼油商走私海外低价原油。
如果油价跌至20美元/桶,那么对经济的影响将大于石油和大宗商品的影响。能源企业破产数量将激增,最后低油价会导致供应减少,油价到达底部。如果美元兑大多数货币的汇率企稳,那各国的厮杀可能会少一些,但目前,世界迫切需要能促进增长的政策,可惜,这样的政策很难在可见的时间里看到。
对原油、贵金属投资有兴趣却无从下手或者已经在接触却并不理想的朋友,添加分析师微信号:bszj528(长按可以直接复制微信号),获取每日投资获利资讯。行情走势分析,交易策略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