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價、銀價每年穩定上漲,受到投資者重視。在1月3日國際黃金漲到1425美元後出現回落,最低跌至1307美元/盎司。餘平先生采訪的多位銀行和黃金機構人士均看好2011年的中長期黃金走勢,黃金均價在1350~1400美元/盎司,高點可達1560~1650美元/盎司附近。在通脹和美元貶值的雙重推力下,黃金確實可以幫助投資者分散風險,提高收益。2001年到2009年間,市場對黃##資的需求迅速攀升。到今年1月份,全球黃金ETF持有的黃金已超過1500噸。
目前國內投資者可以直接購買實物黃金,也可以銀行賬戶金、黃金基金等渠道實現投資黃金。各種投資渠道各有優勢,我們來一一比較。
實物黃金、賬戶金和黃金(T+D)投資
投資黃金最為人熟知的渠道是實物黃金和賬戶金交易。
實物黃金在銀行櫃台或一些黃金商家均可以買到。但黃金飾品不能作為黃##資,黃金飾品變現出售時,即使是全新的,也只能按二手飾品來對待,價格最高不超過新品的三分之二。如果受到磨損和碰撞,價格會低更多。
中行廣東省分行黃金交易員劉文亮對餘平先生表示,相對實物黃金,賬戶金的投資方式更好,“兩者的黃金價值是一樣的,賬戶金的價格更便宜,可以省一些手續費。”比如通過####買金條,其價格要比實際金價略高一點,商家需從中獲取利潤。實物黃金的運輸、儲藏、鑒定等過程都會出現成本。而賬戶金則不同,投資者按銀行報價在賬面上買賣黃金獲取差價,省略交割過程,只需向銀行支付一定手續費,目前約為0.8元/克,交易1000克手續費約800元。
餘平先生認為,黃##資初學者選擇賬戶金非常不錯,目前銀行賬戶##資門檻僅10克,人民幣3000元左右。新手可以輕倉*作,以留出回旋資金,待熟練掌握之後,再逐漸追加倉位。
對於風險承受能力強、資金實力雄厚、經驗豐富的投資者來說,黃金T+D更受青睞,因為與實物黃金和賬戶金相比,它具有降低本金,保證金交易模式。銀行的黃金T+D采用15%保證金,成交本金可降低6倍。買1000克實物黃金或賬戶金,需要約30萬元;買黃金T+D,按15%保證金要求,只需要4.5萬元。交易手續費約在萬分之14至18之間。
黃金T+D是雙向買賣交易機制,可以先買後賣,也可以先賣後買,只要遵守低買高賣的原則就能賺錢。多單開倉後走勢發生回落,可以平掉多單,再賣開倉(做空),價格繼續下跌就可把虧損補回。但是需要提醒,風險與收益成正比,黃金T+D比賬戶金和實物黃金的收益和風險都高很多,適合有經驗的人。
投資於黃金ETF的黃金基金
某基金近日推出一只黃金主題的QDII基金,該基金將不低於80%的資產用於投資有實物黃金支持的黃金ETF。
某基金國際業務部總監強調,某黃金基金所投資的黃金ETF,都有實物黃金支持,並都符合倫敦市場交割標準的金塊,純度在99.5%以上。“我們購買不同的ETF,最後都有黃金資產支持,只是上市地和管理費不同。”
進入某黃金基##資庫的ETF大約有30只,這些投資標的主要來自政治經濟環境相對穩定的發達國家的市場ETF,某基金的投資策略也很簡單,就是買入並持有。
餘平先生表示:“國內很多投資者樂於購買實物金塊來保值避險,但成本比較高。投資某黃金基金就相當於投資實物金塊,唯一的區別在於金塊沒有放在投資者手里,而是放在全球知名的托管行的金庫里。即使基金公司或者托管銀行發生信用危機,存放在金庫里面的金塊仍屬於投資者。投資者獲得了一個流動性很好、交易成本很低的投資黃金工具。”
某黃金基金的投資目標緊密跟蹤國際黃金價格,業績標準是每天國際黃金下午3點公布的倫敦定盤價。由於存在管理費用以及資產中需保留5%現金,實際跟蹤情況會產生一定偏離度,但不會超過2%。
因此,若投資者對黃金市場有充分認識、比較認同黃##資價值,且充分理解某黃金基金的投資規則,則可以根據金價表現做波段*作,在金價合適的時候買入基金,價格高了再贖回。
與其他黃##資渠道相比,購買黃金基金的好處是起點低,最低一千元錢就可以投資。但需注意的是,因某黃金基##資於ETF,存在收取雙重管理費的問題。一重管理費來自ETF,這部分費用較低,視情況從幾個基點和十幾個基點不等,另一重管理費來自某基金,費率為1%。此外,基金的申購贖回也有費用,視申購金額和持有時間,費率會有相應變化。投資者可綜合比較費用和流動性等來決定采用哪種方式投資黃金。
黃金掛鉤產品:金價上漲未必也獲利
購買銀行的黃金掛鉤結構性##產品,也是黃##資的一種方式。今年黃金價格飆升,不少銀行適時推出黃金##產品。不過與炒賬戶金和黃金(T+D)業務不同的是,這種結構性產品由銀行設計,因此其獲利與否並不直接掌握在投資者手里。
這種產品最常見的設計模式是,產品成立時,銀行以當時的金價作為期初價格,然後圍繞期初價格設定上限和下限價格組成一個區間價格。在產品運作期內,黃金價格保持在設定好的區間價格內,到期一般能夠獲得預期的最高收益;如果運行期間黃金價格超出上限或下限,產品所獲得的收益率一般為約定的最低收益。
因此,投資黃金結構性產品並非金價漲得快,產品的收益就跟着上漲。這主要是源於這種結構性產品複雜的設計原理。
一位曾經參與黃金掛鉤結構性產品設計的銀行人士對餘平先生表示,他以前參與設計的這類產品一般掛鉤國際黃金,產品將資產分為基礎資產和衍生品交易兩部分,如1000萬元的資金先用於做存款,存款產生的利息用於購買國際黃金期權,用期權的杠杆去博取更大的收益。而產品風險越大,可能博取的收益也更大,這就由資產和衍生品交易兩者之間的配比來決定,衍生品交易配置越重,產品風險越大。“在期權上,有一種‘婚禮蛋糕’的說法,就是期權也分好幾層,呈梯形,在每一個價格層都會購買一個期權。期權都要向國際投行去詢價,時間越久期權就越便宜,越短越貴。”如果期權看對了方向,比如買的是看漲金價的期權,黃金價格果然上漲,則可以獲得杠杆收益;否則就損失期權費,並無法獲得杠杆收益。
根據餘平先生的統計,今年以來銀行共有32款黃金掛鉤結構性##產品到期,但僅有4款產品的年化收益在5%以上;拋開最高的三款分別高達46.46%、14%和14%的產品之外,其餘29款平均收益僅2.5%,其中最低的4款產品收益為0.36%。。而FAUAG的數據則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共有28只黃金##產品到期,其中9只未達預期收益,占比近三成。可見,金價上漲得快,黃金掛鉤結構性產品並非也同步上漲。購買這類產品時關鍵要注意判斷,在產品存續期內,銀行設定的價格區間是否合理,以及銀行對未來金價的走勢判斷是否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