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原因:据考古发现,在汉代以前中国社会商品畅通流畅领域中并不缺乏黄金,整个社会中黄金畅通流畅总量也并不缺乏,这可以从汉代以前的墓葬考古中发现了大量的黄金饰物可见一斑,从各种历史文献中也可以看到当时黄金的重要地位。据当时的历史文献记载,天子对有功的大臣战将等往往就动辄犒赏几百斤的黄金。但在汉朝以后中国社会中的黄金总量就溘然减少了,对于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总量的溘然减少直到现在仍是一个谜,还需要中国考古学界来继承研究**这个谜团。其中有一个说法,从汉代以后,中国朝代更替频繁,农夫起义层出不穷,各种战役一直绵延不断,而当时的黄金事实上是贮备在中国社会的王公贵族和地主阶层里,这些王公贵族和地主阶层恰正是各种战役与农夫革命的攫取对象,为了保留这些财富,这些王公贵族和地主阶层必定要藏匿类似黄金这样的高价值财富。社会动荡各种绵延不断的战役过程中这些王公贵族和地主阶层中的很大一部门被革命浪潮所消灭,这些被藏匿的黄金财富就成了无主的、消失了的财富。因为从汉朝以来,各种战役革命频繁爆发延续了几百年时间,大量的诸如黄金这样的高价值财富就被埋在了华夏大地的各个角落中,“一人藏匿百人难寻”,大量黄金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消失了的财富。也许这真是中国“贫金”的一个历史解释。
(2)近现代的战乱因素:除了上面的历史疑案外,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的诸多事件,进一步造成了中国大陆上贫金的现实。自1840年鸦片战役以来,中国遭受西方列强的近100年的鸦片商业巧取和武装抢夺与剥削,大量的白银和黄金被当作鸦片货款和战役赔款流出中国,进一步造成了中国黄金与白银等贵金属硬通货的严峻匮乏。自此以后中国境内的连年内战和日本侵略中国,更是造成了我国黄金与白银的大量外流,一部门黄金与白银用作了军械物资的购买,另一部门被大量达官权贵外逃携带出国。至今中国民间依然有这样的国际黄金疑案未了结。
(3)***内战时期的“金圆券”事件抗击败利后,国共内战时期***政府炮制的“金圆券”事件就是另一个有代表性的黄金外流事件。***政府财政连年泛起巨额赤字,为了弥补赤字,就大量发行法币,法币猛增,物价随之飞涨。为了拯救经济崩溃,1948年8月19日,***政府实行所谓的“币制改革”和“限价政策”。其中***政府颁发的《金圆券发行办法》划定金圆券每元含黄金0.22217克,发行额以20亿为限。按1金圆券折正当币300#元的比率收兑法币。同时划定黄金1两即是金圆券200元。白银1两即是金圆券3元。美元1元即是金圆券4元。
当时***政府使用高压和诱骗等手段强制推行这个法令,命令国统区的人民必需在1948年9月30日前将所持黄金和白银全部兑换成金圆券,过时不交者,一律强制没收。不到两个月,就从人民手中榨取金银外币总值达2亿美元。1948年10月初,由上海开始的抢购风潮波及***统治区各大城市,物价更进一步飞涨。11月10日,***政府被迫公布取消限价政策。12日又宣布《修正金圆券发行办法》法令,划定1金圆券的含金量减为0.044434克。公然公布金圆券贬价4/5,撤销金圆券发行20亿元的限额。之后金圆券无穷量发行,至1949年5月,金圆券发行额为六十七#多亿元,金圆券也像法币一样成为废纸。
8S({;N6},C$g8`'T这些用“金圆券”兑换来的黄金、白银,以及***政府中心银行历年的黄金、白银贮备等,在1949年由军舰押送至台湾。1949年1月10日,至公子蒋经国拿出一封的“手谕”,上面明令俞鸿钧尽快将全部库存的黄金、白银和美钞运往台湾。当时,***经由所谓的“币制改革”,发行金圆券,强行将民间的几乎所有黄金和美元收归国库。关于这笔款的数量,说法不一。***的文人陈孝威说是“黄金50#两”;也有的说是美金8000#元,黄金92.4#余两,银元3000#元;而李宗仁的秘书梁升俊说南京失守时,“国库尚有黄金280#两,美钞5000余#元,经合署的棉花纱布出售总值不下美元1500#元,还有价值巨大的有价证券”。总之,在当时这是一笔相称可观的数字,在的直接指挥下,这笔巨额财富用海军军舰全部抢运到台湾。
(4)当代中国仍旧“黄金匮乏”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就是在这样一个几乎“无金”的中国大陆上开始经济建设和金融体系建设。中国政府只能从新出产黄金中获得增加,而没有历史存留的积累。在1949年建国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在黄金题目上一直是严格管制阶段,黄金开采企业必需将所出产出来的黄金交售给中国人民银行,而后由中国人民银行将黄金配售给用金单位。那时新出产出来的黄金主要用于我国紧急国际支付和国家贮备。到1982年社会大众才重新开始有权力拥有黄金,拥有黄金的渠道还只是通过商场可以购买到黄金首饰而已。
综上所述,中国大陆当前的“黄金匮乏”的历史原因就非常清晰了,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和地域大国里,从1949年到1982年我们国家整个社会存在一个“黄金断层”,这个“黄金断层”持续时间长达30年,整整影响了两代人。在两代人的时间里,中国人民与黄金无缘,只是很朴素的知道黄金很值钱,黄金很珍贵,但无法接触到黄金,缺乏对黄金的各种知识的了解与熟悉,对于黄金的重要作用和金融功能了解甚少。这个黄金断层实际上导致了整个社会对黄金的普遍性无知和冷视。
5)中国央行黄金贮备截止2005年12月底,中国中心银行宣布的黄金贮备为1929#盎司,折合约为600吨。(实际情况可能要超过1000吨以上)
(按150元/克的市场价格计算,600吨黄金的价值约为900亿人民币。按580美元/盎司的价格计算,1929#盎司黄金价值约111.88亿美元。截止2005年12月,中国的外汇贮备约8000亿美元,黄金贮备约占外汇贮备1.3%左右'(6)中国黄金出产状况与矿藏贮备2003年我国的黄金产量名列世界第三,黄金年产量约180吨,折合到当时的黄金价格约为200亿人民币,而且最近6年来的产量波动不大。以2004年1-5月份的我国黄金出产情况来分析,全国5月份出产黄金(成品金)16.837吨。1-5月累计完成79.065吨。与去年同期比拟,黄金产量增加7.341吨,同比增长10.24%。2004年1-5月,黄金矿山企业矿产金(成品金+含量金)累计完成64.263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0.80%;冶炼企业(有色、黄金冶炼企业)累计完成成品金32.680吨,比去年同期增长9.22%。
2004年我国黄金产量达到212.348吨,与上年同比增长5.86%。产金量较大的省有山东、河南、福建、陕西、辽宁、河北等省,山东仍为我国最大产金省,全年产金64.509吨,占全国产量的30.38%。
2005年,中国黄金行业总体经济运行情况良好。中国黄金协会的《全国黄金统计月报》显示,2005年全国黄金产量达224.050吨,中国黄金工业的“十五”规划,要求在2006年达到约240吨的黄金年产量,可见,我国要迅速大幅进步黄金产量的空间已经不大。
中国海内的黄金探明储量为4000至5000吨,约占世界探明储量的10%,以现有开采速度还可维持22至28年。!
(7)民间储金量较低黄金投资意识匮乏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对黄金工业一直实行严格管制,黄金出产企业须将开采和冶炼的黄金,全部售给中国人民银行,再由中国人民银行经由审批环节配售给各用金单位。1982年,在海内恢复出售黄金饰品,以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发行熊猫金币为标志,中国开放金银市场迈出第一步,1999年11月,中国放开白银市场,封锁了半个世纪的白银自由交易开禁,上海华通有色金属现货中央批发市场成为我国独一的白银现货交易市场。白银的放开视为黄金市场开放的“预演”。2001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公布取消黄金“统购统配”的计划治理体系体例,在上海组建黄金交易所。同年6月,中心银行启动黄金价格周报价轨制,根据国际市场价格变动兑海内金价进行调整。随后足金饰品、金精矿、金块矿和金银产品价格全部放开。
2002年10月30日以上海黄金交易所正式开业为标志,中国黄金市场走向全面开放,黄金投资逐步走进社会大众,黄金投资在中国迎来了全新开端目前,中国海内的黄金总存量约为4000-5000吨。这包括中心银行的黄金贮备和民间大众拥有的黄金制品。中国海内的黄金需求一直是以首饰性消费需求为主,每年中国市场销售的黄金绝大部门都成为了黄金饰品,产业、医疗、科研等行业占消费需求的比重较小,而黄金的金融投资需求目前还只是刚刚起步,所占的比重更是小的可怜。中国民众对黄金的理解和熟悉更多停留在首饰品的熟悉上,对黄金的金融投资功能知之甚少,黄金金融投资的介入度极低。!
是种种历史原因和金融体系体例的原因,造成中国大陆人均黄金制品只有3.5克左右的现状。目前,中国大陆人均黄金年消费量只有0.2克,消费数目集中在黄金饰品上,与港、台地区和西方国家的水平差距悬殊(阿联酋人均年消费黄金最多,达30克),离印度人均约1克的水平也有很大间隔。预计今后几年中国的黄金消费将从以往每年200吨左右增加到400吨至500吨,这对国际黄金市场的价格将会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综观中国海内现状,国家缺乏长远的黄金贮备规划,普通民众对黄金的投资意识、保值增值应对金融危机、通货膨胀的功能远未了解。但目前海内大众投资黄金的意识正在被唤醒,从投资需求来看,中国黄金市场在彻底开放之后,将令世界再度吃惊,中国民众在黄金金融市场上的投资能力不可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