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人民币大幅贬值247个基点,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从上一个交易日的6.7768上升至6.8015。8月13日,人民币继续贬值20个基点,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升至6.8035,人民币一周内的贬值几乎回吐了今年6月19日汇改以来大半的升值幅度。8月16日,人民币继续贬值29个基点至6.8064。
人民币汇率或可以升得慢,但如此幅度的贬值自2005年以来还是头一次,人民币为何在此时一反常态?是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有弹性汇率制度的体现,对中国出口下滑的担心,还是另有其他玄机?
国门口,美国航母耀武扬威,是恐吓?还是另有阴谋?奥巴马突然穷兵黩武的背后,人民币汇率成为一把双刃剑,它是美国与中国谈判的筹码,也是中国绝杀奥巴马的利剑。

没有任何理由支持人民币兑美元突然贬值,尤其是在美国公布它那不大让人放心的经济数据的当口,贬值像一把剑直指奥巴马——这让人联想起美国航母逼近中国,而中国拿什么应对?……
市场供求决定汇率VS弹性汇率制是幌子
8月11日,由于美国6月份贸易数据公布加剧了人们对美国经济放缓的担心,美元指数当天大涨近2%。8月12日早间,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大幅飙升至6.8015。美元指数在连续下跌了近两个月后,连续五日上涨,涨幅达3.1%。而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也并非只是8月12日才上升,之前两天已经开始小幅上升,只是幅度较小,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
中国人民币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夏斌8月12日在日本参加会议期间表示,“人民币贬值属于正常现象,也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的一部分。”
此前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发文宣布汇改重启,“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并进一步解释指出,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重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人民币汇率更有弹性显然不是仅指升值,而是根据情况有升有贬。
虽然欧美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但并不存在直接的贸易竞争关系,因为欧美出口的优势是高科技、高技术产品,而中国出口的主要是低端制造业产品。中国最主要的竞争对手是新兴市场国家,诸如印度、俄罗斯和东南亚等国家。当美元贬值时,人民币升值,人民币相对于其他新兴市场货币的升值幅度将缩小,这有利于减少贸易竞争力的损失。
另外,从防止热钱大规模流入的角度,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越迷离越好。人民币持续升值的一大危害就是热钱的流入。2005年~2008年间,人民币持续升值近20%,热钱大幅潜入,不断推高股市和房市,通货膨胀也被抬高。
而此次汇改的时机和汇改以后人民币的走势,都让投机资金有些摸不着头脑。4、5月份,欧洲债务危机愈演愈烈,全球经济二次探底说法弥漫,中国贸易顺差也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市场普遍预计人民币升值将延后,央行却一反常态,在G20会议之前宣布汇改。
在汇改之后,除了开始10天出现人民币大幅升值外,接下来的一个多月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一直维持稳定,并未出现明显升值的迹象。据“远见杯”中国宏观经济预测,24家机构认为今年年底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为6.6757,较7月初将仅升值2%。
虽然央行在汇改声明中指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但人民币本就不是可自由兑换货币,何来市场供求呢?如果人民币兑换是受到严格管制的,人民币就不存在真正的市场供求。
##搜索:吕超网易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