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的文章中,向大家介绍了“道氏理论”,今天我们来扒一扒“艾略特波浪理论”。在道氏理论的文章中,我们曾经提到过,道氏理论是市场技术分析的鼻祖。而艾略特波浪理论则是在道氏理论的基础上对市场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分析说明。查尔斯·亨利·道在1885年提出了道氏理论。而此时,“艾略特波浪理论”的创始人拉尔夫.尼尔森.艾略特还是一个15岁的少年。
1871年艾略特出生于M国堪萨斯州。在1876年,年满25岁的艾略特成为了铁路公司的一名会计,从此开始了24年的职业会计生涯。正所谓:一日为会计,24年为会计。但同样是会计,艾会计却提出了著名证券分析理论,足以流芳百世。贾会计却玩起了造车,也不知道最终结果会是个啥(扯的有点远,回正题哈)。1920年艾略特移居到纽约。在纽约的艾略特受到了M国政府的欣赏,开启了公务员生涯,并被指派到南门洲负责M国在当地的财务事项。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长期的旅居生活,开拓了艾略特的眼界、拓宽了艾略特的视野,为日后提出波浪理论埋下了伏笔。
1929年艾略特感染了消化系统疾病,不得不回美国治疗。尽管已经58岁,但常年旅居的艾略特花费巨大,并没有足够的金钱用来治疗。为了应付高额的医疗费用和日常开销,艾略特一头扎进了纽约证券市场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充分的研究市场,艾略特收集了75年美国证券市场指数的资料,除了年线、月线、日线外,甚至是半小时线都加以详细研究。
时间到了1934年5月,此时的美国股市从1933年的高点开始暴跌。在经历了暴涨暴跌之后,艾略特终于发现:在混沌的市场行为中,股价是以不同层次构成,并以波浪的型态,有规律的方式向前推进,而这个现象,则是由投资人的群众心理所造成。
在1935年第1季美国股市跌破了1934年的低点。此时,所有投资人及经济学家都惊慌失措,认为美国股市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就在跌势的最后一天,艾略特语气坚定的发表文章称,跌势不但已经结束,而且还会走一大波的多头行情。而之后数个月行情只证明了一件事,就是艾略特是对的。至此艾略特一战成名,同期开始在一些投资期刊发表有关波浪理论的文章,并在1946年出版波浪理论的专书《自然法则》 。
1948年1月15日,一代证券分析大师拉尔夫.尼尔森艾略特因慢性心肌炎与世长辞。但仅“波浪理论”这一伟大的发现,足以使得艾略特在证券市场上流芳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