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8月24日晚间,央行通过官网确认:8月份以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价行重启“逆周期因子”!消息公布后,人民币晚间急速飙升,离岸人民币日内涨超600点,在岸人民币涨超300点。
对于逆周期因子的重启,央行的解释是:近期受美元指数走强和贸易摩擦等因素影响,外汇市场出现了一些顺周期行为(人民币贬值)。基于自身对市场情况的判断,8月份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行陆续主动调整了“逆周期系数”,以适度对冲贬值方向的顺周期情绪。
而在早前(今年1月份)逆周期因子已经调整为中性,主要原因是当时人民币处在升值的通道上,而本次人民币贬值后则是将它再次调整。
历史经验上看,逆周期因子往往是央行调节人民币汇率的重要工具,2015年8月11日那次汇改后,人民币出现快速贬值,在岸人民币从那时的6.2097贬值到2017年初的6.9557,贬值幅度高达12%,随后的2017年5月份央行引入逆周期因子,人民币汇率止跌回升,快速反弹。事实证明,逆周期因子在当时的人民币止跌回升当中起了关键作用。
中间价原来的公式是这样: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
2017年5月后公式是这样的: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逆周期因子
逆周期因子具体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目前没有公开,但我们知道的是,逆周期因子在人民币汇率暴涨暴跌当中起到刹车的作用。
对于人民币贬值的态度,早前,央行在二季度货币执行情况报告中就已经明确表示: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在必要时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逆周期调节,发挥好宏观审慎政策的调节作用,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事实上,我在8月14日《央行发布报告,告诉老百姓六大信息》一文当中说过(微信公众号:小白读财经,可查看):目前的人民币汇率已经到了政策的底部,如果再继续贬值,那么央行很可能会继续出手干预,之前是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上调,后面就可能是逆回期因子的调整。
8月4日,央行宣布将远期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上调至20%(什么是远期外汇风险准备金?可查看《央行出手,人民币暴涨,接下来会怎么样?》一文)。外汇风险准备金的作用就是加大人民币的做空成本,抑制人民币贬值,我们观察发现,当人民币贬值时,外汇风险准备金往往会上调,反之当人民币升值时,外汇风险准备金往往会下调。它与逆周期因子一道已经是央行对抗人民币贬值的重要工具。本次比较特别的是,外汇风险准备金和逆周期因子是同一个月祭出,显然人民币贬值已经触碰到了关键点位。
为什么这么说呢?
2016年人民币下跌的底部是6.9872,而如今最低点是6.9467,已经很接近之前的点位了,必须出手以防止跌穿6.9872后形成一致性贬值预期。
那么人民币是否会继续贬值呢?
本轮人民币贬值主因有三个:一是中美利差扩大,今年以来中国的市场利率见顶,美国的利率却持续走高,给国内资金带来外流压力,但是近期我们必须看到,国内的货币政策虽然已经微调,但并非见到央行大幅放水,而美联储内部对于持续加息的态度出现分化,未来加息的频率或将降低。
二、中国贸易摩擦,这是外部因素我们很难控制,但是自3月份以来人民币汇率对这一利空已经有所消化,未来这一影响会逐渐减弱。
三、美元升值,从近期特朗普怒骂美联储加息以及美元走强来看,美国内部对美元走强有极大的反制力量,未来美元可能会升值,但空间可能不是很大。
对于人民币而言,无论如何政策底已经显现,如果你相信政策的力量那么现在就是市场的底部!
由于字数限制,今天张夕晨就分享到这里了,希望每次分享都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实际性帮助和启发。看到粉丝不断增长,才有一直分享的动力,动动手指收藏,点赞,评论之后,大家就可以有机会看到更多干货的文章!对研究股票感兴趣的朋友动动手关注私信我
本文由张夕晨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